让朗读训练在语文课上真正发生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让朗读训练在语文课上真正发生

■丹阳市新区实验小学 刘芹

打开语文书,学习一篇新课文,从朗读开始;一篇课文学完了,合上书本,或熟读成诵,或复述全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朗读方式,把课堂上的朗读训练真正还给学生。

朗读正音,让学生正确流利地读通文本。朗读的第一个层次,读准字音,疏通课文,把课文中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这一点正是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如学习部编版三上《海滨小城》这一课时,胳臂(bei)(读轻声)属于第一类见面字,这个生字学生会写了,但是本课中出现的特殊化读音是第一次遇到,课文中虽然注音了,但是朗读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笔者曾经在课堂上做过测试,这个音要强化到5遍以上,学生才能自然流利地读出正确的读音。

趣读传情,让学生兴趣盎然地乐读文本。在完成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难读的句子读通顺的基础上,让学生走进文本,到文本中去寻找乐趣。以统编版教材三(上)第七单元第二十二课《读不完的大书》为例,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笔者抓住小麻雀“叽叽喳喳”“蹦蹦跳跳”这一特点,请男女生分别读,读完相互评价。通过比赛的形式,比一比谁读得最像小麻雀。课堂上,学生小手直举,小脸通红,话匣子打开了,课堂的气氛特别活跃。

演读提效,让学生在课堂上演绎文本。部编版教材的选文文质优美,图文并茂,很大部分都是适合用来进行朗读训练的绝佳素材。在《读不完的大书》一课中,第二自然段对老鹰的描写抓住了3个动作:“高空盘旋”“展翅滑翔”“猛扑而下”。笔者在创设老鹰扑食的情境之后,让孩子们一边表演一边朗读。孩子们全身心投入,小手变成了锋利的“鹰爪”,眼睛变成了凶横的“鹰眼”,双臂变成了老鹰滑翔的“翅膀”。学生演得越卖力,读得就越有激情,越能够打动人心。那一刹那,孩子们就是一只只“雄鹰”,朗读氛围活跃起来了,课堂不再是单一的读课文,而是生动的演读现场,孩子们动起来了,朗读训练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

悦读启思,让学生朗读后遐思文本。语文课堂上的朗读训练,最终指向的应是让孩子们爱朗读、爱语文。在《读不完的大书》一课中,笔者在朗读训练后,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作者是如何把麻雀、老鹰写得如此生动的?孩子们发现文本中都抓住了麻雀、老鹰的特点进行描写,笔者趁热打铁,生活中还有哪些飞鸟昆虫呢?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呢?孩子们从生活实际出发,仿写出了白鸽和大雁。当朗读训练学生的感情到达高潮后,他们的表现欲望特别强烈,此时因势利导,直奔主题,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那么教学目标的达成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