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考’与特殊教育高峰论坛”在宁举行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疫情‘大考’与特殊教育高峰论坛”在宁举行

本报讯(通讯员 李永康 杨黎珍)“在疫情的大考下,更需要我们改变观念、变革方式,让每一位特教学生都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叶静漪说。5月16日,由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中国统计教育学会等联合主办的“疫情‘大考’与特殊教育高峰论坛”在南京举行。围绕论坛主题,相关专家学者相聚“云端”,从疫情“大考”中的特殊教育思考、特殊教育支持、特殊教育行动等维度开展多层次、立体式对话。

叶静漪认为,疫情防控背景下,办好特殊教育需要落实好“特殊”政策,在法律、制度和政策方面给予残疾儿童更多的支持和保障;要更加重视突发事件预防及应急教育在特殊教育中的作用,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突发事件应对提供更好、更有效的支持。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钟秉林教授认为,要以疫情防控为契机,从组织、制度、生均经费拨付、师资队伍、技术支持等多个维度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院长、中国统计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会长凌迎兵教授提出,此次疫情对特殊教育变革提出了新挑战与新要求。在问题与机遇并存的时刻,“要做好特殊教育领域解决危机的重要经验总结工作,深刻认识特殊教育发展面临的关键制约因素,坚定不移地完善保障机制、聚合优质资源,寻求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

“家校合作是融合教育的最佳实践方式。”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邓猛认为,要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的使用,积极发挥网络平台、数字媒体的资源库作用,分门别类,因人、因地制宜地开展线上教学,运用好技术手段,真正建立特殊教育的家校共同体。

结合发展性障碍儿童的身心特点与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雷江华提出,“家长应树立生涯发展理念,依托居家空间开展居家生活干预,切实提高儿童生活适应能力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