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使命刻画数学教育“年轮”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记盐城师范学院退休教授章士藻

用使命刻画数学教育“年轮”

■本报记者 王艳芳 通讯员 李健明

“每每想到前辈们为数学教育学科建设奔走呐喊,恐自己辜负他们的期待,常常夜不能寐。”9月15日,盐城师范学院会同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等单位,为该校78岁退休教授章士藻举办《章士藻数学教育文集》(第2版)首发式。活动现场,华发满头的章士藻言辞恳切,继续为数学教育学科建设鼓与呼:“当下,我们更要有竭力创建意识,把数学教育学科建设提升到新高度。”

1940年出生于海安农村的章士藻,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勤奋向学。1962年,他以全系唯一几十门功课全优成绩从江苏师院(今苏州大学)数学系毕业。自此,章士藻开始刻画为数学教育不懈探索的年轮。半个多世纪以来,章士藻以其辛勤付出和专业素养,被称为“20世纪最后30年中国数学教育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1974年秋,章士藻被省里抽调参加中师数学教材编写工作,他出色完成了任务。编写过程中,他发现,随着教学秩序的恢复,人们对数学教育资料需求极为迫切,但教学参考资料严重匮乏。于是,他自行加压,筹划编写《中学数学解疑》,将教研中遇到的问题梳理成若干专题,利用休息时间收集资料、开展调研。

“最久的一次,我3天3夜没睡觉,实在疲劳了,就伏在桌上打个盹。”章士藻说。次年冬天,章士藻怀揣30多万字的书稿,搭着农家装猪的车子颠簸十几个小时,从滨海来到位于南京的江苏人民出版社。

接到初稿后,该社高度重视,这是“文革”开始后该社接收到的第一部书稿。出版社专门分片召开座谈会,对书稿进行价值论证。发行当日,南京各大书店前排起购书长龙。1976年,章士藻因此受邀参加我省首届科学大会,受到省、市、县3级政府表彰。

酷爱数学教学的章士藻发现:二元函数极限是数学分析教学中的难点,但鲜见参考资料。为此,章士藻进行深入研究,于1981年发表论文《关于二元函数的极限及其求法》,填补了研究空白,至今仍是重要教学参考资料。

依据在高校执教多门课的实践经验,章士藻有的放矢,为数学教育学科建设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撰写出《关于我国数学教育学科建设中几个问题》等一系列高质量论文,为创建我国数学教育学呐喊发声。1991年,章士藻编著我国第一本中学数学教育学教材《中学数学教育学》,该书两度修订、数十次印刷,被200多所高校选为教材、10多个省市列为中学数学教师指定进修用书。

从中小学数学教学到高师数学教育,从教材编写到课程与学科建设,从数学教育研究到数学方法论研究……章士藻一直埋头钻研,他为所任教的每门课出版专著、编著教材、发表高质量论文。

2006年1月,章士藻到了退休年龄,离开了坚守44年的讲台。他婉拒多个民办院校的聘请,在学校仅有一桌一椅的简陋办公室里,继续在数学教育领域探索,并不断取得新的研究成果。

章士藻对我国数学教育学科建设的使命感和辛勤耕耘,感染了许多同行者。“士藻先生既是实践者,又是研究者。他以本土数学教育指导者的身份,概括论述了一个时期数学教育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方向。”著名数学教育家、欧亚科学院院士张奠宙教授评价道,“士藻先生这本著作是一个时代的记录,散发着泥土气息,带有中国数学教育的芬芳,真实、可信、实用”。“章教授是一面旗帜,引领了几代数学人的发展。他提出‘立足课堂、站好讲台’的教诲一直激励我们立志从教、矢志不渝。”首发式上,江苏省东台中学校长、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邹施凯感慨地说。

采访中,当问及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章士藻谆谆勉励道:“教师要学会树目标,能不畏艰辛、不计得失;要多读书、会读书,勤思考、会思考;要勇于实践、会实践,沉下心来,一定要多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9月17日,在“九一八”事变87周年之际,灌云县新区实验小学举行“九一八”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全校2200多名孩子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过程、签名宣誓等形式,接受“勿忘国耻、铭记历史、珍视和平”警示教育。图为孩子们在举行宣誓仪式。

孙雨雪 吴晨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