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天立地,引领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新征程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顶天立地,引领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新征程

■南京理工大学校长 付梦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如何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报告强调要把科技创新放到重要位置,强调人才的重要性,并对青年寄予殷切希望。以上三点要求为高校在新时代建设发展提供了根本依据。高校必须牢牢把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这两条主线,而把握这两条主线的关键是要实现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顶天立地”。

人才培养的“顶天”就是要在育人过程中首先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南京理工大学将“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能开拓创新、引领发展的工程精英和社会中坚”作为人才培养目标。迈入新时代,我们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的引领作用,将其融入人才培养各方面,切实成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大力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坚持“学校主导、学院主体、学生主动”的工作机制,依托“学校有主题、学院创品牌、年级抓常规”的主题教育模式,落实“四助”育人工程,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人才培养的“立地”就是要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学校明确了努力创建具有南理工特色的一流本科教育的奋斗目标,并就如何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制定了路线图,确定了责任书。2017年10月,南京理工大学钱学森学院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学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学校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大工程观”和“全人教育”为理念,围绕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个性化的人才培养需求,建立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文理工融合人才培养、国际化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特色鲜明的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学校还将依托刚刚获批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整合校内外资源,成立创新创业学院,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努力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科学研究的“顶天”就是要始终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每当国家力量得以彰显之时,南理工从未缺席,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迈入新时代,学校将继续坚持“国之所需、吾之所向”的发展定位,聚焦聚力“创新驱动发展”“军民融合”“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战略和重大工程,立足自身办学特色和传统优势,紧抓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和项目,瞄准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创新技术,建立代表行业和领域最高水平的研发体系和平台,不断强化对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和战略科技力量的支撑和保障能力。

科学研究的“立地”就是要创新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全面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为地方经济产业发展贡献力量。迈入新时代,学校将聚焦“军民融合”“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立足学校增材制造、智能焊接、工业机器人、新材料等优势领域,充分发挥学校科技成果丰富和地方产业体系全的优势,共同打造中国高校知识产权运行交易平台;充分发挥我校国防特色鲜明和地方经济实力强的优势,与南京市江宁区共同打造“军民科技成果融合转化应用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专业齐全和地方创新人才需求量大的优势,与南京市秦淮区共同打造国家双创示范街区;充分发挥学校育人品牌和地方政府资源优势,与江阴市人民政府、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共建江阴校区,为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和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