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必期于用 用必适于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学必期于用 用必适于地

■张建

1912年,张謇以大生纱厂工房为教室,创办了“纺织染传习所”,专门为纱厂培养技术工人。100多年来,张謇先生的“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职业教育的理念,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作为张謇的后人,通州中专人秉承张謇先生这一职教理念,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为职校生做更周到的人生准备。尤其是姜汉荣和他的团队认真吸收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积极开展中职机电专业“双场合一”教学改革。实施7年以来,不仅使学校机电专业学生的学习成绩、实践技能和综合素养等得到了明显提升,而且延伸到本校家纺、信息技术等专业,同时辐射到如东中专、宝应中专等省内外学校,改革成效显著且影响日渐广远。

用人单位满意度提升。通过中职机电专业“双场合一”教学改革,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明显提高。技能鉴定成绩较以往有新的提高,学生高级工通过率提高了37个百分点;近3年在省市技能大赛、创新大赛中获金、银牌57枚;学生毕业后能迅速地适应企业生产,受到用人单位青睐,用人单位满意度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

学习综合能力明显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有效激发,职业技能的掌握呈现时间短、成效好的良好局面;学生学习习惯明显改善,学习能力明显增强,在相关学科考试成绩、文体竞赛中获奖比例、获奖档次同年级领先。

专业建设成效显著。中职机电专业“双场合一”教学改革推动了学校专业的发展,2015年学校机电专业被确定为省技能教学研究基地,2016年机电技术专业群被认定为江苏省首批现代化专业群。

办学影响力不断提升。围绕“中职机电专业‘双场合一’教学改革”,项目组成员先后在《职教论坛》《职业技术教育》《江苏教育》《江苏教育研究》《职教通讯》等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核心期刊4篇;专著《整合性专业课程“双场合一”教学探索》2015年12月由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2015年起,项目组成员对“双场合一”教学改革进行了总结,带着实践心得在市内外开设公开课和专题讲座,向同行推介,与同行研讨。项目组共举办了4次省、市级教学活动推广本成果。其中,2015年11月和2016年12月,项目组分别举行了南通市第一梯队名师培养对象教学展示活动(姜汉荣专场)和江苏省中职专业课教学改革研讨会暨通州中专“双场合一”教学观摩活动,得到专家与同行的广泛认可。项目组成员在上海、常州、连云港、扬州、南通开设公开课13节、专题讲座10场,向省内外同行介绍了本成果。省内的通州农业综合技术学校、江苏省如东中等专业学校、江苏省宝应中等专业学校、江苏省盐南中等专业学校等学校和省外广西南宁市等地区职业学校结合各自学校实际,在教学改革中借鉴应用了本成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作者系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