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

——上海市第一师范附属小学采访纪事

■本报通讯员 刘湉祎

1945年,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创办上海市第一师范附属小学,将“活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在此理念引领下,引导教师认识儿童,让儿童在自然、社会中学习,做到“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一师附小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实验活动,包括“五年一贯制”“红领巾月”“创造性游戏节”等。自20世纪80年代起,一师附小继承“活教育”思想,高举“愉快教育”之旗,开始教育改革的新探索。

“时代在发展,学校工作也要与时俱进。但我们的办学追求一直没变,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一师附小校长鲁慧茹说。

“愉快教育”:

“活教育”的传与创

鲁慧茹是“愉快教育”改革的经历者、实践者和见证者。回忆过往,她如数家珍。

20世纪80年代,在时任校长倪谷音的带领下,针对当时学生负担较重的情况,该校开展了以“愉快教育”为主题的教育改革。“愉快教育”不是简单的“轻松教育”,而是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20世纪90年代,“愉快教育”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理念与实践进一步深化。其成功经验不仅在全国得到大规模推广,也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美国、英国、德国等国的教育工作者先后到学校参观考察。1998年,日本NHK电视台专程到一师附小拍摄“愉快教育”专题片,向全日本作了生动报道。

新世纪以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该校又适时提出“愉快教育”要在课程改革上有所突破。由课堂进一步延伸到课程,向学生个性化学习生活设计和学习生涯设计发展,实现由“愉快教育”向“愉快学习”转变,由“关注教”向“关注学”转变。即“为学而教,以学设教”,以课程撬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拓展型课程:

学校文化积淀的新载体

“我们从小到大都是在家长呵护下成长,很少独立应对困难。我曾看到同学的手指被划破后,因为不懂得简单的包扎止血而束手无策。”从小就有医生梦的泽辉,在学期中选择《儿童自我保健与救护》拓展型课程。“最令我难忘的是毛巾包扎法。先把毛巾放到眉毛前,把头包起来,用毛巾的两只角在后脑勺打结固定,然后把另外两只角拉到下巴下,加系带打结固定,包扎就成功啦。”泽辉开心地说。

这是一师附小实施拓展型课程的一个侧影。21世纪初,作为上海市二期课改的实验校,一师附小在全市率先进行拓展型课程开发与建设。拓展型课程建设是积淀学校文化的支撑与载体,在7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无论是“活教育”思想,还是“愉快教育”理念,都将学生放在首位。目前,该校开设的拓展型课程共有10个综合模块,并确保人文学科、社会学科与自然学科之间的平衡。书法、象棋、游泳、民乐、STEM课程、3D打印……只要学生想学,学校就尽可能开设。“2016年我校采用走班制,开设了72门拓展型课程。其中,小厨艺很受学生欢迎。在课堂上做好的烧麦,学生一定要带回家给爸爸妈妈品尝。”鲁慧茹说。

不仅如此,每学年结束前,该校还会设置为期一周的课程超市,将学生的课程作品放上货架。通过发放奖励券等方式,让学生购买自己喜欢的作品。此举不仅让拓展型课程有了可靠的评价方式,也为下一年学生选择课程提供了参考。

年段主题活动:

仪式感助力快乐童年

“有一天,我长出了矫健的翅膀,在蔚蓝的天空中展翅翱翔。有一天,我成了勇敢的跳伞运动员,从8000米的高空中一跃而下。有一天,我乘上了时光穿梭机,看见了神奇的未来世界……”该校学生韵好写下了自己的梦想。

在人生第一个整10岁生日之际,一师附小每个三年级孩子都会收到一份生日礼物——“我十岁,我自信”成长记录手册。老师的祝福,父母的期许,自己的梦想,都将成为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在一师附小,每个年级都有类似的主题活动项目:一年级是“我入学,我快乐”,二年级是“我入队,我光荣”,三年级是“我十岁,我自信”,四年级是“我阳刚,我聪慧”,五年级是“我毕业,我感恩”。每个项目都伴有大型的仪式活动,记录孩子们的成长历程。活动有主题、有计划、有个性,育人目标有了切实的实践载体。

每一年岁末年初,该校都会为四年级孩子举行“阳光男孩,聪慧女孩”主题活动。大合唱、交谊舞、京剧秀……节目精彩纷呈,堪称一师附小的春晚。很多家长不仅平时参加排练,还在演出当天请假观看,家校合作形成了良好氛围。家长们认为,活动既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又让其变得更自信、阳光、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