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丰富“第二课堂”拓展育人途径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南京大学丰富“第二课堂”拓展育人途径

本报讯(记者 吕玉婷)实验42小时、问卷550张、文献670MB、数据1125组、日志52627字……在今年常州“毒土地”事件发生后,南京大学社会实践团队“土壤小分队”立刻行动起来,通过野外勘测、社会调研、实验分析等方式多角度调查研究了南京地区道路周边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情况,并对未来污染治理、土地开发、交通规划建言献策。11月5日至6日,南京大学举行“青春南行路”2016年实践育人成果交流展示会,集中展示了该校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南青实习、创新创业领域的41个优秀项目,“土壤小分队”就是其中之一。

记者了解到,一直以来,南京大学将创新实践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统筹布局,协同推进,不断拓展丰富“第二课堂”。今年,该校共组织了864支团队8000余名学生奔赴全国各地开展实践活动,并建立核心课题立项制度,鼓励学生们结合企业项目、教师课题,提高实践质量,将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融入实践开展的全过程。

来自加拿大的Tony Sansotta是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一名外籍教师。在他的倡议下,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与其共同招募了200余名志愿者,并于每年的“母亲节”前后前往长江与秦淮河交界处沿河岸进行垃圾清理。今年5月7日,他们举行了首次志愿活动,共清理出超过150千克的垃圾。目前,“母亲河·母亲节”志愿服务项目团队正在规划每年增加活动次数,扩大团队规模,让更多校内外的志愿者们参与到保护“母亲河”的活动中来。

据悉,自团中央决定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南京大学是最早开展青年志愿服务的高校之一。20余年来,该校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贴近青年成长愿望,目前已形成以品牌效应为龙头、以科学发展为导向、以大数据管理为保障的工作模式,依托高校专业优势,深化精品项目,合力打造品牌项目。例如,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咨询和暖心支援的“法律援助”项目和“西部学子第二课堂成长计划”支教团项目,服务时间均已长达18年之久。

截至目前,该校已有注册志愿者12129人、注册服务团队62个,长期开展志愿服务项目79项,总录入服务时长达218887小时,志愿服务组织的服务效能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南大先后获得第十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首批江苏省志愿服务培训基地、江苏省青年志愿服务事业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米盒’目前是国内首个专门针对大学生专业学习的O2O资料分享平台,专注于为中国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个性化、多层次的服务。”展示会现场,南大软件学院学生高杨逸乔作为项目负责人,介绍了他所在的创业团队开发的“新玩意”——“米盒”。他告诉记者,这个项目目前已经获得博润集团和星河互联两轮风险投资,共计1300万元,并与新东方、朗阁、新航道等16家教育类公司确定了长期合作关系。

在南大,像高杨逸乔这样的“创新创业达人”并不少。多年来,该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工作大局,形成了具有南大特色的创新创业体系,深入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浓厚氛围,并结出了累累硕果: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南大学子的作品荣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各1项;在今年的“创青春”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该校学生创业团队获得4项金奖、2项银奖、3项铜奖,并以670分的总分捧得优胜杯;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朱嘉入选首批江苏省青年双创英才;化学化工学院学生程宇豪荣获第十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此外,针对大学生多元发展的实际需求,该校还设立了中国工商银行大学生金融实践中心、省级机关青年实习岗、省红十字会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等多个南京实习岗项目,进一步推动南大实习实践基地建设。2016年,该校拓展创业实习岗,累计为近千名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践机会。南大学子在岗位上努力工作、踏实奉献,获得了实习单位的一致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