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教育公平的乡村学校提质增效策略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促进教育公平的乡村学校提质增效策略

■杨明

教育是提升人口素质的重要路径,也是增强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环节。金湖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金湖娃校区和滨湖校区作为承担城乡融合使命的新兴校区,始终秉持“六年润泽一生,让颗颗水珠因滨湖而闪亮”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提升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与效率的有效策略,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育人质量、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

筑牢乡村教育根基

办好乡村教育,关键在党,核心在人。学校始终坚持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办学治校的全过程,以党建引领教师队伍建设与育人生态优化。校党支部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倡导“做有工匠精神的教师”,通过评选“最美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活动,激发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时,注重人文关怀,组织客籍教师参与教职工拔河比赛、烧烤联谊等,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增强团队凝聚力。一支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正成为推动金湖县乡村教育优质发展的中坚力量。

立德树人:构建全人教育体系,

厚植学生核心素养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学校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德育路径,实施“十个一百”工程:讲述100位名人故事、阅读100本经典著作、参加100次活动、诵读100篇诗文、欣赏100幅艺术作品、掌握100句英语口语、拥有100次展示机会、了解100处风景名胜、参与100次劳动实践、评选100位“未来之星”。这一系统化、生活化的育人工程,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让学生在真实体验中涵养品格、增长才干。

学校还十分注重仪式教育,精心设计入学礼、入队礼、成长礼和毕业礼,为每个成长节点赋予庄重意义。结合传统节日与重大事件开展主题活动,布置实践作业,引导学生在知行合一中厚植家国情怀。同时,高度重视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定期开展心理辅导、应急演练与安全宣传,构建全方位关爱体系,守护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质量强校:深化教学改革,

打造高效课堂新样态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面对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实挑战,学校以“双减”为契机,聚焦课堂教学主阵地,打出提质增效“组合拳”。

摇号听课常态化。由校长带队组成听课小组,每周随机抽取教师进行推门听课,课后即时反馈研讨,形成“诊断—指导—改进”闭环机制。两次获评“优秀”的教师可申请免听,连续3次未达标者由学校启动跟踪帮扶机制,有效倒逼教师精心备课、上好每一堂课。

强化教学常规随机视导。除期初、期中、期末三次集中检查外,学校还结合摇号听课开展“六认真”随机督查,重点检查备课、作业批改等环节,用数据说话,用案例展示,及时反馈整改,确保教学管理精细化、规范化。

集体备课求实效。实行“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个性完善”的备课模式,杜绝“轮流坐庄”式的形式主义。每周定时、定点、定主题开展教研活动,融入新课标学习与作业设计研讨,提升备课质量,实现资源共享、智慧共生。

实施校本研修多样化策略。开展校干示范课、骨干教师观摩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多层次教学展示活动,搭建教师成长平台。一年来,学校承办了十余场市、县级教研活动,涵盖英语广阅读、数学融学课堂、作业优化设计等主题,极大提升了教师专业视野与教学能力。

落实“双减”政策精准赋能。创新作业设计,推行“基本作业+弹性作业”“阅读+健体”模式,设立无作业日、免作业券、阅读心愿卡等激励机制。备课组集体研发《周末闯关乐园》,增加实践性、探究性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升学习兴趣与综合素养。

集团办学:推动资源融合,实现优质均衡发展

2021年,金湖县实验小学成立教育集团,整合本部、向阳路、金湖娃、滨湖四个校区的资源,开启一体化发展新篇章。集团党委统一领导,各校区管理团队深度融合,借鉴本部先进经验,构建了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

在教学共研方面,四校区统一教研进度、统一备课标准、统一质量监测,开展同课异构、联合磨课、思维碰撞等活动,实现教学理念与实践的同频共振。师资共享机制成效显著:本部5名高级教师、骨干教师交流至滨湖校区任教,带去了先进教学理念与管理经验;青年教师分批赴本部跟岗学习,全程参与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专业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

此外,学校聘请特级教师、教研员担任学科导师,每周两次入校指导,通过听课评课、专题讲座、研修培训等方式,精准助力新教师成长。两年来,滨湖校区有6名青年教师获县优课一等奖,10余名教师开设县级公开课,师资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特色润校:丰富育人内涵,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学校坚持“质量强校、特色润校”双轮驱动,立足本土文化,打造艺体特色品牌。

“小蹦床”跳出“大健康”,学生在全国U系列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湖扇工作坊”融合书法、绘画与手工,传承水乡文化,在淮安市艺术展演中屡获佳绩;“葫芦画工作坊”从种植到创作全程育人,相关课题获市级立项,4次获市一等奖、两次获省级奖项;排球、羽毛球、长跑等体育项目蓬勃发展,学生在各级赛事中崭露头角,展现蓬勃朝气。

课后服务方面,学校开设近42门“菜单式”社团课程,涵盖崇德、智创、健体、尚美、劳动五大领域,实行双向自选,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晨读经典、午间练字、晚读名著已成为学生的日常习惯,“读写特色”工程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的文化底蕴与书写素养。

金湖县实验小学金湖娃校区、滨湖校区的实践表明,乡村教育的优质化发展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可以通过系统规划、精准施策、持续创新逐步实现的现实目标。党建引领凝聚人心、立德树人涵养品格、教学改革提升质量、集团办学促进均衡、特色育人丰富内涵,学校正不断改善乡村教育生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作者系金湖县滨湖小学校长,中小学高级教师,市优秀青年岗位能手,淮安市“533英才工程”培养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