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 “竞”展风采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2025年“领航杯”江苏省数字化教学优质课大赛圆满落幕——

数智赋能 “竞”展风采

本报讯(记者 杨潇 通讯员 高晓娟 宋东亚)11月20日—21日,2025年“领航杯”江苏省数字化教学优质课大赛在丹阳举行。本次活动由省教育厅主办,省教育信息化与数据管理中心、镇江市教育局承办,镇江市教育信息化中心和丹阳市教育局协办。比赛设置幼儿园、小学语文、小学科学、小学AI+艺术、初中数学、初中地理、初中AI+艺术等学科(组别),经过各区县、设区市层层选拔,共有92名教师进入省级决赛。经过一天半的紧张角逐,共评选出特等奖22名、一等奖34名、二等奖36名。

“本次大赛不仅是我省教育数字化‘全域覆盖、全员赋能、均衡提质’的集中成果展示,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碰撞、积极探索未来课堂的盛会。”省教育信息化与数据管理中心主任孙其华表示。

本次比赛呈现出3个方面的显著特点。一是全域覆盖,打破城乡数字教育壁垒。本届大赛参赛教师中有15人来自乡村学校,占比达16.3%,标志着人工智能赋能乡村学校扩优提质工程初见成效,为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注入新动能。二是全员赋能,构建全龄段数字化教学生态。参赛教师覆盖各教龄与年龄层次,形成“老中青”三代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三是全面聚焦,数字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创新。数字技术已从“教师辅助工具”向“课堂生态重构者”转变,在AI驱动个性化教学、跨学科资源整合等关键领域取得显著进展。

南京市聋人学校教务处副主任朱峰是南京市地理学科带头人、江苏省教学名师,也是比赛中唯一一名来自特殊教育学校的参赛选手。“与普通学校的学生不同,课堂上,我们的学生更多是依靠视觉去观察。AI技术赋能课堂,需要教师搭建平台,创设具身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更好地助力学生成长。”朱峰告诉记者,在本次“气候与人类生活”课堂展示中,他利用AI编写互动程序、生成思维导图,利用可视化、可互动的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积极性,最终斩获二等奖。

本次比赛中,教师教龄在5年以内的有26人、6—10年的有30人、11—20年的有25人、20年以上的有11人。其中“00”后7人,“90”后57人,“80”后23人,“70”后5人。参赛教师队伍呈现年轻化、专业化趋势,尤其是10年以内教龄的教师占比超过六成,显示出新生代教师对数字化教学工具与理念的高度接纳与积极实践。

“自2017年踏上初中美术教学岗位,7年时光里,我始终以‘学习者’的姿态深耕课堂,在实践与思考中一步步实现专业成长。”建湖县汇杰初级中学教师朱建花获得本次大赛特等奖,她认为“以赛促教”是她快速成长的关键。“为了让抽象的‘美’变得可感可触,我逼着自己跳出传统的教学框架,尝试用更生动的互动设计、更现代的技术手段,将美术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连。每一次备赛都是一场‘沉浸式教学打磨’。”

记者了解到,今年大赛新增人工智能+艺术学科,在技术应用方面要求参赛教师充分利用人工智能、VR/AR、大数据、融媒体等信息技术,实现数智赋能教育教学全过程。比赛中,参赛教师尤其是AI+艺术学科教师充分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AI教师助手、数字人等工具,将学习任务模块化、游戏化,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欲望,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为观摩教师献上一堂堂精彩的示范课。

常州市河海实验学校教师丁钰获得本次大赛一等奖。在“多彩音乐 夏夜晚风”课堂展示中,她借助AI助手“小夏”和智能评价系统,引导学生通过“听音寻色”与“以声还色”的跨艺术实践,深度体验信息化环境下音画通感的融合与创造。课堂最后,当教室的灯光熄灭,模拟星空的氛围灯瞬间点亮,引得学生们惊叹声一片。这种沉浸式“视听会”,真正实现了数智技术对艺术感知、创作与评价的全流程赋能。“本节课中,学生对AI的融入表现出极高的接受度。他们能自然地与‘小夏’互动、获取知识,对AI即时生成、可视化的画作点评充满兴趣,游戏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有效激发了孩子们的主动性与创造力。”丁钰说。

作为全省教育数字化领域的标杆,“领航杯”江苏省数字化教学优质课大赛已成功走过了15年,经过省、市、县、校4级选拔,已有超千名教师现场参与活动。孙其华表示,以本次大赛为新起点,希望各地各校坚持应用导向,促进深度融合,从教学实际出发,积极探索AI技术在“五育”中的创新应用,以及在减负增效、因材施教、解决教学痛难点等方面的有效路径,破解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同时加强研训结合,提升教师能力,培养一支既懂教育又懂技术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努力构建学生个性化成长、教师精准化教学、治理精准化决策的区域教育新生态,抢占未来人才培养的战略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