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于平凡时光绽放人生芳华
■徐吉志
最近,跟年轻的小王老师闲聊,他说:“以前总觉得自己踌躇满志,在农村学校没有发展前途。现在想来,不是农村学校困住了自己的未来,而是它用最温柔的方式,收留了自己的平庸。”小王这番饱含深情的回顾,让我这个在农村工作了30余年的老教师心里也掀起了层层波澜。
是啊,人生能有几个10年?小王老师在农村的10年光阴,从心潮澎湃的理想满怀,到心灰意冷的迷茫挣扎,再到如今与平凡和解的通透释然,其人生轨迹,不仅是一位农村教师的成长史,更折射出当代年轻人在追求价值过程中对平凡与伟大关系的深刻思考。平凡并非人生的底色,而是孕育精彩的土壤;那些在平凡岁月里的坚守与沉淀,终将让生命绽放出最动人的光彩。
回溯小王初入农村学校的时光,不难想象他当时的热血与憧憬。农村教育的薄弱状况,曾是无数有志青年想要改变的“战场”。或许他也曾带着“要让孩子们走出农村”的豪情,备课到深夜,顶着寒风家访,试图用知识的力量为孩子们搭建通往外界的桥梁。然而,现实的骨感往往会磨平理想的棱角:师资力量的匮乏让他不得不身兼数科,教学设备的简陋限制了课程的拓展,部分学生因家庭原因辍学的无奈,以及城市发展机遇带来的心理落差,都可能成为他心灰意冷的诱因。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并非小王独有,无数年轻人都曾经历过类似的挣扎,甚至有人在中途选择逃离,认为平凡的环境会困住人生的可能。
但小王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没有在迷茫中沉沦,而是在与农村学校的相互陪伴中,读懂了“平凡”的真谛。农村学校没有城市名校的光环,却有着最淳朴的教育生态: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家长们质朴的信任,同事间互帮互助的温暖,这些细微的美好,像春雨般滋润着小王的心灵。他渐渐明白,教育不是非要培养出天之骄子,而是要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希望的种子;人生不是非要波澜壮阔才能证明自身的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每一件小事,同样能收获充实与幸福。
于是,他不再纠结于平庸的标签,而是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中:根据农村孩子的特点调整教学方法,利用课余时间带孩子们观察自然、开展课外阅读,用爱心和耐心陪伴孩子们成长。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帮助孩子们打开了看世界的窗户,也在与孩子们的共同成长中实现了自我的突破与升华。
小王老师的经历,打破了我们对“平凡”的偏见,也为当代年轻人提供了一种看待人生价值的新视角。他用10年的坚守证明,“平凡”从来不是人生的枷锁,而是沉淀的契机。在平凡的岗位上,我们能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更专注地提升能力,更深刻地体会生活的本质。就像农村的土地,看似平凡,却能孕育出金黄的庄稼;平凡的讲台,看似普通,却能培养出无数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更重要的是,小王所说的“在平凡的时光里,慢慢遇见更好的自己”,揭示了人生成长的本质规律。真正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飞跃,而是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不断积累、不断完善的过程。这种遇见更好的自己,不是外在的光环加持,而是内在的丰盈与成熟,是比任何成功都更宝贵的人生财富。
“平凡的日子里,也能开出灿烂的花。”小王的这句话,是对自己10年农村教育生涯的最好总结,也是对每一个在平凡岗位上坚守者的鼓励。只要我们放下对不平凡的执念,在平凡的时光里坚守初心、努力成长,就一定能在属于自己的岗位上绽放人生的芳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