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成了校园最美的风景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昆山市扎实推进“2·15专项行动”,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运动成了校园最美的风景

■本报记者 殷建华 李大林 通讯员 孙超

▲图为昆山玉峰实验学校学生开展体育活动

随着哨声响起,毽子在空中画出优美的弧线,场面顿时热闹非凡:有的学生“高空投篮”,毽子在脚尖翻飞如舞,几乎看不清落点;有的学生巧妙换脚,时而单脚站立,时而双脚轻翻,毽子仿佛被施了魔法般稳稳当当;更暖心的是,每当有学生失误,周围人都会善意鼓励、大声加油……灵活的身姿、放松的心情、愉快的氛围,让每个孩子都融入其中,互动无间。

近日,记者走进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采访,15分钟的课间,操场上、走廊里、广场前,孩子们三五成群、开心运动。踢毽子的同学“炫技”比拼引起关注,围观的孩子自发喝彩、鼓掌,眼里的光、脸上的笑和跃动的身影,交织出一幅动人的画面。

“随着‘2·15专项行动’扎实推进,孩子们有了更充足的时间放松双眼、活动筋骨、与同伴畅聊,校园里多了奔跑的身影、多了欢声笑语,越来越接近我们理想中校园的样子。”昆山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王阳说。

优管理,重构教学新时空

在校时间不延长,运动时间要加倍。怎样科学落实专项行动要求?如何指导学校优化管理、提质增效?昆山市委教育工委委员仲跻宏告诉记者,在充分考虑学校规模、城乡区域、食堂条件等因素后,2025年春学期开学前,昆山市教育局专门制订下发全市义务教育学校作息时间指导建议表,为不同学段学校提供参考方案。各校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调整每节课授课时长和课后服务时间等,在确保15分钟课间时长的基础上,每天上、下午各安排一次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并形成“一校一案”。

昆山市实验小学在课程设置上做到“两个明确”:一是明确“每天一节体育课或体育综合活动课”,在不增加总课时的前提下,将体育综合活动课纳入中高年级第七节、低年级“丰富校园活动”时段,确保无体育课当天也有专项运动时间;二是明确“每天两小时以上综合体育活动”,课间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开展轻度活动,上下午的大课间形成“晴雨双方案”,晴天分年级错峰开展跑操、球类活动,雨天在教室做自编“乐活室内操”。昆山市第二中学将每节课时间调整为40分钟,午自习时间缩短20分钟,把更多自由运动的时间交给学生。“这样调整既是对提升课堂质量与效率的考验,也是对我校实行‘轻负高效’教育理念的印证,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深化教科研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成效。”昆山市第二中学校长徐欣说。

以落实专项行动为抓手,优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构建轻松高效的课程体系,是昆山落实“2·15专项行动”的一大亮点。为进一步挖潜扩容,给孩子们释放更大的成长空间,昆山市教育局还指导各校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规划场地,充分利用开放的体育场地和公共空间,同步建立器材共享点,让各种体育器材触手可及、物尽其用。

“我们通过地面革新和时空重构,打造智慧运动矩阵和非遗游戏廊道,巧妙化解课间运动场地不足难题。”昆山开发区震川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王乙楠介绍说,学校利用教学楼连廊、中庭等碎片化空间,打造主题游戏区,融入投壶、跳皮筋、老鹰抓小鸡等传统体育项目,采用“班级轮转制”,让每班每周都能体验多种非遗游戏。该校还搜集整理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研发多功能组合式地面游戏系统。如将传统“九宫格”升级为可拼接的磁性模块,支持跳房子、算数闯关等12种模式切换;“诗词跳远毯”将地面改造为诗词接龙感应区,落地即出上句,对出下句才能得分。此外,该校还尝试开发电子趣味竞技游戏,努力将科学探秘与课间活动融为一体。

扬特色,融合创新促成长

如果在大课间时间走进昆山市信义小学,将会看到一幕有趣的场景:在学生们集体跑操的队列前,有一只机器狗正在领跑。机器狗领跑的独特步伐、姿态,与孩子们身上洋溢的朝气、热情,以及脸上抑制不住的笑意,构成了一幅趣味横生、别开生面的运动图景。

记者采访了解到,为全面推进“2·15专项行动”在校内落地生根,信义小学以“拓空间、激兴趣、提时效”为核心,构建起“人人参与、时时联动、处处保障”的校园体育新生态。该校以匹克球为特色,实施“普及+提高”双轨培养体系,探索“双师制”教学模式,促进体育教学与运动锻炼水平提升。在此基础上,该校创新实施“科技+体育”特色项目,引入机器狗领跑操、智能跳绳等科技运动项目,开发“运动闯关”“团队挑战”等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的新活动,全面提高体育运动的趣味性和时效性,让学生在了解、探索、体验前沿科技的同时,逐步激发运动热情,营造科技赋能、阳光活力的校园体育氛围。

科技与体育创新融合,传统与现代双轮驱动,在深入推进“2·15专项行动”过程中,昆山鼓励各校集聚多样元素,放大改革效应。在此基础上,指导学校结合地方文化、校本特色编排课间操,以“基础必修课+体能课+走班选项课”等模式规划体育课程,增设“趣味田径”“快乐体操”等特色项目,不断彰显大课间特色。

“为避免体育活动‘同质化’,我们精心构建了‘传统+趣味+特色’的活动体系。”昆山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金明告诉记者,学校一方面挖掘民间体育资源,将滚铁环、踢毽子、跳皮筋等传统游戏融入下午大课间,按年级分层设计活动,让不同年龄段学生都能“跳得动、玩得乐”;另一方面,创新大课间实施模式,上午开展“热身操+跑操+广播操或武术操”,下午实行“自主选择+班级联动”,学生可自主参与球类竞技、体育游戏,班级间还能开展接力赛等小型对抗赛,让运动从“要我参与”变成“我要参与”。

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创新每天一节体育课的做法广受师生和家长好评。该校党总支书记郁美娟介绍说,为确保学生每天运动时长与运动质量“双达标”,当天无体育课的班级均增设一节40分钟的体育综合活动课,学生可以选择“趣味田径”“体适能”“快乐体操”“跑酷”等体育游戏、特色体育项目或专项运动技能拓展练习。此外,该校还创新推出师生共创课程,让小“讲师”们与教师一起上体综课,师生共创,在“学”中获得新知,在“做”中培养能力,在“教”中开发潜力。

重安全,家校联动共护航

“在专项行动推进过程中,我校高度重视活动安全,构建了全方位的安全保障体系。” 昆山市娄江实验中学党总支书记朱敏强告诉记者,学校开展了新一轮学生体质动态筛查,为每名体质特殊学生建立体质档案,制订个性化锻炼方案,在每天的大课间等时段,都有体育教师随行看护,校医随时待命。不仅如此,为确保安全无盲点,该校还建立“行政干部包片巡楼、值周教师定点督导、学生安全员实时反馈”三维管理体系,确保教师下课不拖堂、学生活动不限制、伤害处置不延误。

昆山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郁建新介绍说,为完善保障措施,筑牢安全防线,在专项行动启动之初,教育局就印发了《“2·15专项行动”告家长书》,家校联动“安全前置”,提醒家长在体育活动量增加的情况下关注学生身体情况。与此同时,开展新一轮学生体质全员筛查,指导各校个性化定制锻炼方案,并围绕户外运动安全知识、自我保护技能等,以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式开展安全教育,让学生直观了解运动风险的防范措施等,多措并举“全程护航”。

在昆山市教育局部署推动下,各校把“强化专项行动保障”要求细化为可操作的行动指南。昆山二中第一时间成立由校长领衔的专项领导小组,构建教务、体卫艺等多部门协同机制,通过教职工大会、学生会等多渠道宣传政策内涵,同时结合活动要求及学校实际,筑牢“小场地,大体育”理念,合理规划课间活动学生有序进退场路线,活动区域部分项目定点、定人、定时间,确保活动“动静”分区、安全有序。震川小学为全力确保“安全处置不延误”,详细制订大课间活动应急处置预案,从活动前的安全教育到活动中的秩序维护,再到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都做了周密安排。

“‘2·15专项行动’的实施得到了师生家长和社会广泛认同,很多家长都表示,孩子多了户外活动时间,既能放松身心,又能提升学习质量,非常支持。”王阳表示,学校体育改革是事关教育强国建设和时代新人培养的大事,围绕专项行动深入推进,今后昆山将以更创新的实践和更扎实的举措,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丰富师生校园生活,全力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努力为学生体质健康和全面发展注入更多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