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厨房里的听书时间
■周斐
自从家里迎来二宝,加上家里老人身体不太好,我便成了一名全职妈妈。终日忙碌于带孩子与家务之间,属于自己的时间,只剩下一些零敲碎打的“边角料”。
渐渐地,我发现每天做午饭和晚饭那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是完全属于我的。此时,大宝上学,二宝也被老人带出门玩耍。在这方小小的厨房天地里,洗菜、做饭,成了我一天中最完整、最宁静的独处时光。
于是,我开始一边忙碌,一边听书。凭着多年的阅读经验,我明白这样的“一心二用”不适合深奥难懂的内容,便有意挑选一些轻松生动、易于理解的书籍。
在锅碗瓢盆的陪伴下,我与李娟笔下的冬牧场悄然邂逅,跟随肖复兴重回他的童年巷陌,拜访了蔡澜先生快意洒脱的人生。常常会有一段文字、一个情节蓦然触动心弦,让我不由停下手中的动作,或若有所思,或感慨万千。
记得一个下雨天,窗外天色阴沉,雨丝绵密如线,我在厨房里边择菜边听林清玄的《不如吃茶去》。清雅的文字与玄妙的意境,竟让我在某一刻进入了“心流”状态——雨声淅沥,内心却异常安宁,手中是琐碎却踏实的生活,心头涌起一股清净的幸福感。
最近在听美国女性大法官金斯伯格的传记。有一次,我正在削着一盆土豆,书中讲到她为女性权益发声、顽强争取的故事。我忽然为这双正在削土豆的手感到自豪——这双手,也可以积蓄改变世界的力量。这就是女性力量,我们都该对自己的力量怀有信心。
我也喜欢古典写的《不上班咖啡馆》。这本书聚焦职业规划,为不同人提出职业方向的建议。书中有一位名叫木子的全职妈妈,作者建议她不妨借助生育期实现“弯道超车”——比如利用零散时间学习专业知识,等重返职场时反而更具优势。这段话让我深受触动。现在的我,也会趁孩子睡着或休息时间听与专业相关的课程。每次或许只有十几分钟,但我相信,日积月累,终会看见成效。
《不上班咖啡馆》还有一个观点令我印象深刻:放下完美主义,合理规划好时间。后来,我将这个观点分享给另一位妈妈:就连一向主张“房间必须永远整洁”的日本家政女王近藤麻理惠,在她的第三个孩子出生后,也不得不向孩子们“弄乱一切”的能力投降,坦然接受家里可以“乱一点”。
在孩子还小的阶段,我们不必苛求自己事事完美。等这个“兵荒马乱”的时期过去,再去追求理想中的精致生活也不迟。这样一来,我们反而能节省出一些时间,用来休息,或者学习——给自己充充电,内心才会更加从容与踏实。
厨房里的时光,因为有了书的陪伴,变得生动而明亮。我的生活,也因这些声音与文字的注入,愈发丰盈、清醒。也许有人会问:一边做饭一边听书,难免会错过一些内容吧?但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听到一点,就有一点的收获。特殊阶段,自然需要特殊的办法。若是遇到特别重要、却没能听全的内容,我就重听一遍;若是听后尤其喜欢,便会记下书名,等将来空闲时间多了,再找来纸质版细细重读。
生活,在平静与幸福中缓缓流淌。孩子们一天天长大,而我们也要在照顾他们的同时,为自己创造生长与更新的空间——唯有如此,才能安顿好这颗时而忙碌、时而渴望飞翔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