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教育强省建设的南邮奋进曲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奏响教育强省建设的南邮奋进曲

■郭宇锋

南京邮电大学(以下简称“南邮”)作为一所红色文化底蕴深厚、信息特色鲜明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深入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聚焦“加快建设教育强省,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夯实根基”的任务要求,“以百年树人的战略眼光、百舸争流的奋斗姿态”,扛起时代使命担当,凝聚领先率先力量,强化特色引领、强化人才支撑、强化创新驱动,着力打造南邮特色、南邮品牌,奋楫笃行、向新启航,奏响江苏教育强省建设的南邮奋进曲。

赓续红色血脉,创建立德树人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高校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红色资源是铸魂育人的“活教材”,要用好红色资源,抓实红色育人,切实提升思政育人质效。南邮前身是1942年诞生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战邮干训班,是我党、我军早期系统培养通信人才的学校之一。学校传承80余年办学历程中凝聚的红色血脉,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奋力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课题。我们深入实施红色校史育人“十个一”工程,打造校歌、校史剧、校史教材、校史金课等红色育人特色“场域”,建设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不断推陈出新,着力传承好、发展好红色文化。学校以红色校史资源赋能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推出大量有特色、有温度的示范课程、示范案例,守牢课程育人“主阵地”;注重“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让红色资源进培养方案、进理论课堂、进实践基地,开拓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持续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我们守好立德树人主阵地,用好用活红色资源,探索红色教育路径,激励广大师生继承光荣传统,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铆定信息特色,打造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高校要自觉担负起“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的重大使命,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推动教育体系与产业体系、社会体系、科技体系有效对接,走在国家科技创新的前沿。一是坚定不移走大信息特色发展道路。南邮依托电子信息领域特色优势,始终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增强创新发展的硬实力,走出一条依托邮电通信行业做专做精、面向信息化社会做大做强的大信息特色发展之路。二是实施高贡献科技创新行动。南邮主动布局建设集成电路、柔性电子、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兴交叉学科,加强以全国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持续深化和加快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产出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合力攻克“卡脖子”难题作出南邮贡献。三是持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学校深入实施“一市一院”校地特色化合作战略和“一技一企”校企协同创新战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深化校地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机构建设,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校地、校企合作新路径,推动多方协同“握指成拳”。南邮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夯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向成为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加速迈进。

引才育才聚才,锻造一流人才方阵。如果说教育是一片沃土,那么人才就是扎根于沃土的大树。教师是一所大学办学的核心资源,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一是开展高层次人才萃英行动。南邮坚持党管人才总原则,把人才工作列为“一号工程”,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学校坚持人才引领驱动,担当培养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创新人才之责,着力培育拔尖创新人才,不负“华夏IT英才的摇篮”之美誉。二是激发师德师风“内驱力”。南邮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建立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五位一体”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全体教师做“四有”好老师,当新时代“大先生”。学校构筑人才引育“强磁场”,加速师资队伍“人才高原”“人才高峰”建设,形成领军人才、中坚力量、青年人才、后备力量四大梯队有序衔接的发展态势。三是涵养一流人才“新生态”。南邮深入推进教师评价改革,建立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多元评价体系,引导广大教师将教育家精神作为自觉追求,以一流的教师队伍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四是以党建汇聚“第一资源”。南邮坚持把引才育才聚才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的“必答题”,诚心引才、真心爱才、暖心留才;大力实施国家级人才项目、省级人才项目,着力引进包括发达国家科学院院士在内的高层次人才;推动科研党建联盟建设,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推进有组织科研,深入实施支撑江苏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行动方案,切实把全省教育工作的战略部署落到实处。

今后,南邮将进一步推进“双一流”建设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向着成为电子信息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奋力前行。

(作者系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