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忆我的板中老师们
■林正娟
前年“双11”那天,我所在的陕西支教单位——淳化县城,迎来了这个冬季的第一场雪。广袤无垠的黄土高原上,鹅毛般的大雪纷纷落下,苍凉而壮观。
我迫不及待地与袁老师分享关中山区的美丽雪景。他关切地问起我的近况,顺便问道,有没有回忆江苏省板浦高级中学的文章呢?关于母校的文章,怎么会没有呢。我的思绪像一只飞鸟,越过关中大地的皑皑白雪,穿越时空,回到20年前,回到千里之外的母校。
古人云,往事如烟。可那些如烟的往事,此刻却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3年的板中生活虽短暂,却是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尤其是板中的老师们,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我十几年的求学生涯中,李井胜是我最喜欢的数学老师。他圆圆的脸,皮肤白皙,浓眉大眼,特别是那一头自来卷的发型,很像当年母校中心路两旁小狮子的脑袋造型。
数学一直是我的薄弱科目,我学起来总没信心。但听了李老师的课,我竟然学得挺不错。每节课前,他习惯在黑板上写题目,完全凭借记忆,不参考任何材料。随后便点4名学生板演,再认真点评。一节课下来,板书条理清晰,书写极其工整。那时没有多媒体一体机,全靠手写。看李老师的板书,真是一种享受。至今还记得他写的三角函数——sin、cos、tan和cot,那些圆润的字母,非常美观。自习课时,我们埋头写作业,李老师总喜欢在黑板上写唐诗宋词,看得出他热爱古诗词和书法。
你们的数学作业除了等第,还得过评语吗?做李老师的学生,不仅能得到评语,有时还是大段大段的。这些评语不仅关乎数学学科,还有对学生状态的全方位关注,或关心,或鼓励,或鞭策……
李老师还是我们的班主任,治班有方。在他的带领下,我们7班无论是考试成绩还是各种活动,样样领先。就连拔河比赛,都在14个班级中拿到了第一名。他喜欢找学生谈心。军训不到一周,他就按座位顺序和班级所有同学一一谈过话。特别幸运的是,李老师也是我高二的班主任,因此我的数学成绩一直不错。
袁春波,是我遇到的最儒雅的男教师。他当时是高一(3)班的班主任,兼教我们高一(7)班的语文。语文课上,他总是面带微笑,给人一种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感觉。他性格极其温和,无论何时都笑眯眯的,平易近人。一年的相处中,他从未对我们发过一次火。他喜欢戴一款表盘是彩色小雨伞的手表。每次看时间,总习惯把左手半握拳,掌心对着腹部,用余光瞄一眼手腕内侧的表盘。
他从不拖堂,哪怕话说到一半,也坚决停下来。这一点和别的老师很不一样。有一次语文课上,袁老师谈到“座位”和“成绩”的关系,大家激烈讨论,各抒己见。最后,他走到我面前,轻声说:“下面有请坐在我们班级最佳位置的同学发言。”随即对我做出邀请的手势。当时我坐在第三排,全班最中间的位置。被提问时,我激动不已。
袁老师批改作业极其认真。每次作文课,他都会认真点评上一次的作文,优秀的当作范文读给大家听。直到我自己做了语文老师,才知道这样的点评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此外,每次摘录本发下来,我总能看到他用红笔写的评语。尤其那一句“拿起笔,写自己的生活吧,相信你会很出色”,至今仍印在我脑海里。后来听一位同学说,袁老师是中师毕业的,是那时的高才生,曾和同学的父亲一起任教小学,但他一直奋发努力,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孜孜不倦,积极进取。我们幸运地成为他到高中执教的第一届学生。
我特别喜欢袁老师的语文课。后来我改行做语文老师,第一是出于兴趣,第二可能就是受袁老师的影响。还记得教师招聘考试的作文题目是《传承》,我在考场上将袁老师对语文教育的孜孜追求写进文章,表达自己渴望成为一名真正的语文老师、传承这份精神的愿望。
如今,袁老师已是正高级教师,是我做语文老师的榜样。
汪绪荣,是给我鼓励最多的英语老师。她是高一(8)班的班主任,兼教我们高一(7)班的英语。
印象中,每周二、周四下午第四节课是英语周练时间。周练试卷约一页A4纸,题目紧扣近期学习内容,要求独立完成。我们动笔时,汪老师会在7班和8班之间来回巡视。时间一到,试卷就被收上去了。第二天英语课上,汪老师第一件事就是反馈前一天的周练情况。最高分、最低分、各分数段人数,写在黑板上,一目了然……尽管已是高一学生,这一招让我很受用。特别是当汪老师提到我的名字并给予表扬时,我感到莫大的满足与自豪。
还有一次周练,内容是以第二人称写一篇作文。那次汪老师“狠狠地”表扬了我,因为全班只有我按照题目要求,写出了一篇漂亮的作文。慢慢地,我的英语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如今我也做了老师,才知道像汪老师这样带两个班英语、近140人,第二天课堂上能及时反馈成绩,是多么难能可贵!她对待工作认真且高效,令人敬佩。
听一位高一女同学说,汪老师明年即将退休。我看到了汪老师的近照,她状态真好,除了微微发福,几乎看不出岁月痕迹。2000年9月,教我们英语的她,恰好30岁。时间过得真快啊!
另外,还有王永祝、曹兴戈、于志银、李长虹、朱永红、陈洪旗、周琴、霍如斌老师……我的母校,有很多这样的好老师。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母校多年的辉煌。当年,15岁的我,遇见了风华正茂的老师们。他们意气风发,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如今,我离开母校20多年了。我的老师们也已退休,或即将退休。
对于过了30岁的人,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20年弹指一挥间,只是这一段段师生共处的时光,像一坛坛美酒,随着岁月流逝,历久弥香。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在学着他们的样子,努力做像他们一样的好老师。祝愿我的老师们健康平安,一切安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