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深化“数感”培养,赋能“情境”育人
■盐城亭湖新区初级中学 王国强
数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备素养,是对数与数量、数量关系及运算结果的直观感悟。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情境是学生数感的主要来源,也是学生数感形成的关键因素,更是学生数感培养的重要载体。因此,深化“数感”培养,需要真情境、真问题、真思维。
真情境,从“数感洞察”
走向“情境抽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数感、量感和符号意识是学生数学抽象能力发展的基础。为落实立德树人,践行学科育人,凸显从数感洞察到情境抽象的实践创新,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初步凝练提出“情境·问题·抽象:驱动初中生数感素养发展”的教学主张,旨在通过数学情境将“数”与“形”、“数”与“生活”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情境是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形成的重要载体,通过“真情境”教学的“转识成智,转智成慧”,能有效实现“数感洞察”赋能“情境抽象”。
真问题,从“数感觉察”
走向“情境教学”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问题源于对数学情境的抽象,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根本。通过情境设疑自然抽象生成系列问题,在“真问题”的驱动下触发学生对“数”的感知、感觉和感想,引领学生回归生活、回归课本、回归本质,进而依托情境教学对问题展开系列探索。让学生获取真问题、真思考、真体验,在“情境·问题·抽象”的数感觉察中,从“让学引思”走向“学思融通”。
真思维,从“数感体察”走向“情境育人”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教学生学会思维。数学源于数感,数感源于情境,情境源于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感性经验,通过直观和抽象获得,数学是研究抽象的生活情境。情境数学化是通过数学学会思维,让学生在与情境的对话和思考中体验数感、形成情思、发展情能,进而获取终身受益的数感素养,促进生命自觉成长。
随着AI赋能数字教育的深入发展,人工智能与教育实现了深度融合。“情境·问题·抽象”教学主张以“生活情境·生成问题·生长数感”为主线,依托“知识明线·方法暗线·素养眼线”,激发“内驱力、想象力和抽象力”,为实现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从“学科育人”走向“情境育人”,深化数感培养,创新了实践路径,赋能了情境教学,有效推动了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