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堂思政路径初探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高中英语课堂思政路径初探

■扬州市邗江区第一中学 王婷婷

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不仅关乎高考与职业前景,更关乎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要求我们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高中英语教学。如何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以下是我们的实践和思考。

设计跨文化交流活动,

强化思政意识

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跨文化交流活动对拓宽学生视野至关重要。它能让学生在接触多元文化的过程中,深刻领悟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而产生文化自觉与民族自豪感,有效促进思政教育融入,助力学生在语言习得中构建正向价值观与世界观。此过程着重培养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情怀及社会责任感,与课程思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相契合。

以Unit 2“Let’s talk teens”为例,在该教学单元中,教师可策划跨文化交流项目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将全班学生划分为数个小组,每组专注探究一个英语国家的青少年文化特色。例如,部分小组可聚焦美国青少年的课外活动,涵盖社团参与、志愿服务等方面。研究期间,学生需搜集信息,剖析这些活动所反映的美国青少年价值观。随后,各小组在班级内汇报并展开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将美国青少年的生活状态与价值观和中国的情况进行对照,如中国青少年如何利用课余时间投身科技创新、弘扬传统文化等。这种跨文化对比分析能促使学生深刻领悟不同文化环境下青少年价值观的差异,从而更透彻地理解中国青少年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

运用现代媒体资源,

创设思政教学情境

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现代媒体资源凭借其生动直观的特性,能有效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将枯燥内容生动展现。通过精心整合多媒体素材,构建思政教学情境,可避免直接灌输,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导向的深度融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政教育,更轻松地领悟思政精髓,激发内在情感共鸣,培育道德品质与人文素养,进而实现全方位发展。

例如,在Unit 4“Looking good,feeling good”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思政教学情境,如搜集一系列关联健康生活方式的视频资源,诸如展现各国健康饮食习俗的纪录片、阐释运动健身益处的科普短片等。在课堂实施阶段,教师先播放这些视频,指引学生细致观察并理解视频内容。随后,组织讨论,深入分析这些生活方式背后蕴含的价值观取向。以健康饮食为例,教师可启发学生探讨中国传统饮食智慧中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原则,与西方的健康饮食观念进行对比,使学生领悟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是如何理解健康生活的。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反思,在当今社会,人们追求外在美观的同时,如何维系内在的健康美,以此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及健康意识。如此,能有效融合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达成教育目标。

结合时事热点,

开展英语课堂思政讨论

在当今社会,时事热点的不断涌现为高中英语课堂融入思政讨论提供了宝贵资源。将时事热点与英语教学相结合,不仅能够紧密联系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还能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增强其社会责任感,锻炼其批判性思维,引导其树立正确价值观。

比如,在Unit 3“The world online”教学中,可以融入时下热门的网络隐私保护议题。课堂上,教师可展示国际上关于网络隐私的重大新闻事件,如数据泄露危机等。随后,引导学生围绕“在线个人隐私保护策略”及“互联网企业的责任担当”等话题展开英语讨论。在讨论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对比各国在网络隐私处理上的不同做法,自然过渡到介绍中国在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领域的政策框架与显著成就,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重要法规的出台。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并分析相关英文报道,不仅能促进学生语言技能的提升,还能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先进理念与实践举措,增强其对国家政策的认同感及民族自豪感。在讨论环节,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又在互动交流中深化了学生对思政内涵的理解,实现思政教育与英语学习的有效融合。

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于英语听说读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活智慧的积淀,蕴藏着深厚的教育意蕴。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将其融入听、说、读、写各环节,能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同步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素养。

以Unit 1“Nature in the balance”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文化哲学。在听说教学阶段,教师可播放一段英文音频,介绍中国古代文人崇尚自然和谐的思想,随后引导学生进行复述与探讨。在阅读理解环节,提供若干英文篇章,内容聚焦中国古代哲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阐释,诸如道家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要求学生进行深入阅读与分析。至于写作练习,可设定任务让学生撰写英文小作文,探讨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如何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这一系列教学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深度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此外,在口语实践方面,可组织课堂演讲活动,鼓励学生以英语讲述中国古代环保故事或民间传说,例如大禹治水所蕴含的与自然既斗争又和谐共处的智慧。如此,在英语听、说、读、写的全方位训练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语言能力,更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强了文化自信。

构建思政主题英语

项目式学习模式

项目式学习着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设定思政主题项目,让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深刻领悟思政内涵。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思政议题搜集资料、剖析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促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进程中实现语言技能与道德素养的双重提升,真正达到思政教育的潜移默化之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悟思政价值,强化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以“Wish you were here”单元教学为例,可构建思政主题英语项目式学习模式。教师可策划“全球文化与爱国情怀探索”项目。项目启动之初,指导学生分组,各组选定一个国家或地区作为文化探究对象。学生需广泛搜集资料,涵盖地域风俗、历史传承、名胜古迹等内容,并用英语撰写研究报告。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剖析不同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差异。随后,各小组需制作英文PPT,并在班级内进行展示与阐述。展示阶段,教师需引导学生探讨在跨文化交流中如何秉持本土文化价值观,尤其是爱国主义精神。可设问:“在接触异国文化的同时,我们如何更有效地传播中国文化?”通过此类项目式学习,学生不仅能提升了英语能力,还能深入思考思政教育议题,实现思政教育与英语学习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