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一泓“深泉”,润泽每个生命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寻一泓“深泉”,润泽每个生命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教育局 范振海 朱伟

徐州贾汪这片流淌着古运河文脉的土地,自2015年点燃新教育实验的薪火后,便踏上“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探索之旅。贾汪区以新教育理念为引领,以十大行动为路径,以项目工作室为核心引擎,深耕区域教育沃土,将新教育的种子播撒进每一所校园、每一个家庭、每一间教室,与学校管理同向发力,与课后服务协同共振,激发校园内生动力,让区域教育焕发出蓬勃生命力,呈现出“月映千川,泉润古彭”的喜人景象。

泉源活水,文化浸润育新风

在新教育实验的沃土上,贾汪区着力构建向上向善的校园文化生态,让每一处空间都蕴含新教育的力量。

文化立魂,凝聚价值共识。贾汪区教育局践行“文化,为校园立魂”理念,引领各校精研办学愿景与“三风一训”。徐州市第七中学的“乌金文化”,诠释“担当与奉献”的精神内涵;徐州工业园区南湖学校的“上善文化”,奏响“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奋进号角;新新小学的“日新文化”,点燃师生“日日新”的成长追求……涓涓文化细流,无声浸润师生心田,滋养精神家园。

完美教室,编织生命经纬。贾汪区教育局以“缔造完美教室”为价值航标,引领各校各班师生、父母共同参与班级愿景、班名、班徽、班诗的创造设计活动。这不仅是班级图腾的确立过程,更是具身编织的生命课程。图书角飘溢书香,展示栏见证成长,班级公约凝聚共识,教室真正成为师生共读共写共生活的精神栖息地。

家庭书香,涵养成长根基。传递“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理念,引领家长认同“家庭是生命的第一课堂”,我们大力推动“有书房、有书桌、有书橱、有书友、有分享”的“五有”家庭文化建设。亲子共读活动如春风化雨,让书香浸润万家,让陪伴温暖童年。

泉涌慧光,专业赋能启新程

教师是教育变革的核心力量。我们聚焦校长、教师两支队伍,搭建平台,唤醒和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校长领航,提升治校智慧。以“校长大讲堂”为平台,24位校长分别在十二期活动中开讲,在回望中凝练和润泽治校智慧。通过挂职苏南名校、参加新教育实验研讨会等方式,助力校长开阔视野,启迪思维。寒暑假定期培训校干,锤炼管理内功,为学校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教师深耕,锤炼育人本领。秉持“教师第一”理念,制订新教师三年“筑基育苗”培养计划,开展省市级培训、校本专题研修,精准提升专业素养。推动寒暑假开学前“充电日”常态化,坚持问题导向,赋能课堂实践。

网师引领,锻造骨干力量。新教育网络教师学习中心学习平台,成为贾汪骨干教师成长的摇篮。200余位教师通过自主选课、深度学习,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实现拔节成长。在此过程中,涌现出刘鹏等榜样学员、赵丽娟等优秀义工,带动学校和区域新教育实验快速发展。

泉润百课,课程花开绽新颜

卓越课程是滋养生命的甘泉。我们立足国家课程,深挖校本特色,以多元课程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每月一事,好习惯育好品行。区教育局制订“泉润习惯·行稳致远”养成教育方案,深耕规则养成教育,依托主题阅读、实践、展示、反思等路径,聚焦培养学生学习专注度、时间管理等习惯,成效显著。耿集中心小学将“每月一事”融入校本课程,携手学生和家长开展田间“旅行”,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文明、礼仪、规则、感恩等好习惯。

特色课程,乡土芬芳润心田。成立新教育十大行动工作室,立足校情,在骨干教师的带领下研发、实施学校特色课程。塔山中心小学的童诗课程、团结小学的“读诵论语”课程、紫庄中心小学的“衍纸”课程,在市(区)范围产生良好影响。

劳动课程,知行合一拓视野。深化劳动教育,开展生命体验式种植养护活动;举办劳动教育案例评选,汇编优秀手册;盘活基地资源,开展春秋两季研学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厚植家国情怀,参加人数年超5万人次。

泉汇万家,协同共育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是优化教育生态的关键。近年来,我们不断创新机制,构建“三位一体”育人立交桥。

机制筑基,畅通共育渠道。落实《新教育家校合作委员会章程》《新父母学校章程》要求,完善“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庭教育指导站—年级家委会—班级家委会”四级管理机制,推动家校共育工作常态化开展;各校成立家校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邀请法治副校长、社区负责人和家长代表参加,建立良性沟通机制。

“泉”家成长,活动凝聚人心。每年3月举办“泉家成长·墨上花开”家长节。截至目前,举办百余场家长会、192场亲子活动、259场心理讲座与育儿“微讲堂”。276名家长担任社团教师,4400多名家长志愿者提供服务,深入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

体系创新,完善“2345”工程。贾汪区始终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持续推进区域家庭教育工作走深走实。创设两类课堂:开展线下课堂送教服务,区教育局组织55名有资质的教师志愿者组成讲师团,深入50多个村(社区)开展家庭教育专题授课和咨询超100场次;开展线上课堂,自主制作、定期推送“泉心守护,泉家成长”家庭教育微课,帮助家长更新育儿理念、掌握教育方法。推进三方联动: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5个市级教联体项目立项,潘安湖小学入选省首批教联体领衔学校。成立4个项目工作室:以家校共育、新父母讲堂、爷爷奶奶课堂、连心桥4个工作室为抓手,全面构建区域家校共育新生态。搭建5个平台:构建校园开放、家校联系、家长志愿、亲子互动和社会实践平台。

泉泽生命:融合生长向未来

从教育价值到课堂境界,从教师发展到学生生活,贾汪区不断完善学校教育完整育人架构,持续推进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点亮师生生命明灯。

整体融合,擦亮每一个日子。引导各校在落实“2+N”行动的过程中,进一步融合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将“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读共写”与“阅读教学”融合;将“构筑理想课堂”与“课堂教学改革”深度融合;将“研发卓越课程”与“校本特色”课程开发融合;将“缔造完美教室”与推进“每月一事”“德育活动”融合,在细小变革中慢慢改变师生行走的方式。

项目融合,激活课后服务第二时段。课后服务是新教育实验的广阔舞台。贾汪区各校在第二时段做实班本课程,力争班班有项目,人人皆参与;做精校级社团,满足学生多元需求,搭建展示舞台,助力师生综合素养拔节生长。近年来,青山泉镇中心小学“趣编程”社团、英才中学“如愿”合唱团、建平中学话剧社团在省市各级活动中屡创佳绩。

资源融通,拓展成长空间。挖掘校内教师特长,鼓励全员参与社团指导。引入校外资源,比如夏桥小学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传承非遗技艺,厚植文化自信;大吴建平实小开展陶笛学习,让乡村孩子在艺术熏陶中优雅成长,让每一个在校的日子都充满意义。

泉水叮咚处,生命拔节时。回望十载春秋,我们见证了教师的生命在“幸福完整”的朝向中被激活、被点亮;我们目睹了学生在知识海洋中遨游,在心灵田野上茁壮成长。贾汪教育,以“泉”的坚韧与灵动,滋养着这片土地的教育梦想。

展望前路,我们将继续执着守望新教育理念,不断完善推进机制,开放展示搭建平台,持续创新调整策略,用心点亮每一个孩子的梦想之光,让贾汪新教育之花在古彭大地绽放得更加璀璨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