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穿过生命的芬芳
■江苏省新沂市中等专业学校 任敬华

图为学生们为妈妈编织围巾
2019年4月20日,全国新教育实验研讨会在新沂市召开,教育局安排我在会上作一个叙事分享。那年我带的是毕业班,工作压力很大,但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叙事稿件反复修改了几十遍,台上的15分钟叙事,我完全脱稿,3000多字的分享没有出现一次失误。这次经历让我印象深刻。我很喜欢泰戈尔的一句诗:当乌云接受阳光的轻吻,它就变成了天上的云朵。我很幸运遇到了新教育,它让我幸福,让我成长,让我遇见更好的自己。
共读共写:雕刻生命绽放的光华
新教育提出:“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必由之路。”2016年8月,我和弘毅班的孩子开启了共读共写之旅。孩子们每周阅读量不低于10万字,每年不低于500万字。除了海量阅读,我们还拿起笔,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每学年,我都会把孩子们的优秀文章保存下来,制作成一本本精美的文集。除了个人文集,我们还有小组文集、班级文集、研学文集、新父母文集等,每一本我都会亲自写序。
我认为,只要有文字,只要有互动,就是共写。我喜欢用文字的形式和孩子们交流,一直采用写信、写诗的方式给孩子们送去生日祝福。记得2019年春天,弘毅班的孩子们即将参加考试,压力很大。我和家长们想方设法给他们减压。孩子们在班级随笔里倾诉交流,释放压力;爸爸妈妈写的亲笔信让他们热泪盈眶,感动不已;我们一起设计青春纪念册,记录最好的我们……我想,教育就是让每个生命都不孤单。毕业了,孩子们收获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温暖、感动和希望。
只要上路,就会遇到庆典。这些年,我总结出了“海阅读、深思考、引诗情、宽视野、大分享”的“弘毅读写模式”。在享受诗意生活的同时,孩子们的写作水平也突飞猛进,在省、市级诗歌作文竞赛中获奖近100人次,我也发表了班级叙事等近30篇。
班本课程:拓展生命成长的天地
新教育认为,课程的丰富性决定着生命的丰富性。“为学生设计他们所需要的课程”成了我的目标,我先后开发了种植课程、运动课程、生日课程等近10个班本课程。
劳动课程,润泽生命的美好。劳动教育既是实现“五育”并举的重要举措,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五一假期刚结束,我和孩子们就把弘毅班的教室变成了厨房。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他们积极地为孩子们采购食材、准备用具,还走进教室现场指导。从凉拌菜到火锅,从米饭到饭后甜点,孩子们准备了22道菜和6种主食。小宇激动地说:“长大后,我要做一个面点师。”孩子们在这样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得到成长,也学会心怀感恩,热爱生活。我常常思考:教育能给孩子带来什么?直到我读到这句话:“我们不能把教育的功能夸得太大,但是若干年后孩子还记得那么一件事情多多少少改变了他,这就是教育。”我想,这句话就是答案。
手工课程,涵养生命的品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指尖上。”我们的手工课堂巧妙地将实践与学习相结合,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我带着孩子们折纸、做纸扇、做帆布包,在新年前带着他们给妈妈织一条围巾作为礼物。我邀请两名学生的妈妈和我一起用一节课的时间教会孩子们织围巾,再用一周的课余时间完成编织。在设计这项任务时,我曾担心孩子们会完成不了,没有想到,他们做得相当出色。46条红色的围巾装满了孩子们对妈妈深深的爱意,妈妈们收到围巾后都非常感动。这不仅仅是一次手工课程,更是一次感恩的教育。
家校共育:激活生命潜在的磁场
新教育人常说:“教室是一根扁担,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弘毅班的“新父母进课堂”活动最受孩子们欢迎。教师、学生、新父母共同参与的课程能让知识具有生命的温度和厚度。来自各行各业的新父母们的参与也能弥补学校课堂教学资源的不足,不断扩大学习的内容和范围。
小杰的妈妈是主持人,她主讲礼仪知识;小玉的爸爸是农业局的工作人员,他指导我们如何种植;小丁的爸爸是医生,他给孩子们讲授急救知识。没想到,小丁爸爸讲的知识不久就被孩子运用到了生活中。有一天上课时,小西气喘吁吁地跑进教室。原来,她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了一位摔倒的老人,她用小丁爸爸教的知识帮助了老人。孩子们听说后,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起来。于是,课上我便组织孩子们围绕“老人倒地该不该扶”这个话题展开交流,由小西来主持。孩子们讨论的结果是:1.应该扶,要帮助弱者,弘扬社会正能量。2.扶之前要问清楚,不能轻易搬动受伤的人,以免导致进一步的伤害(这是丁爸爸教给我们的知识)。3.遇到紧急情况,及时拨打120急救和110报警电话。4.寻求周边人的帮助。我把这个结果发到了班级群里,新父母们纷纷表示要向孩子们学习,超超的爸爸说:“今天孩子们给我上了一课,原来老人倒地要这样扶……”
朱永新教授说:“一个完美的教室,要尊重每个生命的独特性;一个完美的教室,每个人都在尽自己所能,让教室成为人人向往的地方。”这些年,我逐渐探索出缔造完美教室的“一二三四”模式,即围绕“营造班级文化”的一个核心,凝聚班级师生合力和全体家长助力两种力量,坚持“立德树人、爱心育人、以文化人”三个原则,开辟指导人文阅读、打造生态课堂、研发人文课程、丰富社团活动四条路径。
9年时光,幸福与痛苦交织,幸运的是,我坚持了下来。曾听过一首歌叫作《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我被歌词深深打动:“我会穿过田野,穿过村庄,穿过开满鲜花的山岗。我会遇见你在人海茫茫……”遇见,这是多么美的词语!遇见这些孩子,参与他们的生命成长,对我来说,是多么神奇又美好;遇见新教育,让我成为全新的自己,对我来说,又是多么幸福和幸运。我和我的“小弘毅”们会在新教育的田野上继续前行,努力挥洒生命的芬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