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智能伴学,成长有AI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实验小学 季锦燕

图为孩子们使用AI电子屏
“快看!咱们组又加了两分!”“昨晚我给季老师讲题,她给我打了90分呢!”这几个月,教室里总有些变化让我忍不住想笑——孩子们下课时总是围在电子屏幕前叽叽喳喳。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在社会化学习的实践中,尝试构建班级数字化学习社区,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探索“AI伴学”的创新路径,与学生们共同经历一场温暖的、AI与教育共建数码社区的新教育实验。
AI积分墙:让努力“闪闪发光”
“季老师,我们组的积分突破100了!这周能进前六吗?”“季老师,快点点名抢答吧!”课间,学生围绕电子屏幕热烈讨论的场景已成为班级常态。
在社会化学习模式中,“群体性评价”是核心环节。班级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组,依托微信群搭建线上线下联动的学习社区。在这个社区里,孩子们可以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我们还会根据孩子的表现给每个小组积分,每周一评。过去,积分统计依赖黑板记录,效率低、易出错。本学期引入AI积分系统后,通过教室大屏动态展示各组积分,这一难题迎刃而解。系统实时记录课堂互动、协作任务、创新提问等表现,课堂上孩子们争着回答问题,还可以一键随机点名,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现在,每次我打开程序,都是孩子们最专注的时候。小组全员协同完成任务,集体加1分;组员提出优质问题,个人加1分;全组练习得“优”,全组加2分;若有组员出现纪律问题,则扣1分。
这一设计将冰冷的数字转化为具象的成长激励,教室大屏成了“电子勋章墙”,各组分数实时跳动。孩子们眼巴巴盯着分数榜,为团队荣誉全力以赴:他们争取点名机会,主动优化作业质量以赢得加分,紧盯分数生怕被隔壁组反超。智能程序让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在组内的贡献。看着其他组的分数不断上涨,每个想进入前六名的小组都会暗暗使劲。每一次点名发言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展现风采的时刻,每一次练习也是一次加分的机会。
AI技术的介入,使评价不再是“黑板上的数字”,而是从单向记录升级为双向互动,让每个孩子的努力都能“被看见”,从而让他们眼中焕发光芒。
AI季老师:让提问不再难
“为什么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如何将24时计时法应用于生活场景?”这是我们班的孩子正在与AI季老师对话。
在我们班,孩子们都知道有一个AI季老师,她拥有和我一样亲切的声音、一样的微笑面容,并且24小时在线,随时回答他们一个又一个问题。
在社会化学习中,我们通过学习单引导孩子自主学习,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以往孩子遇到困难,往往会求助家长,但他们不懂如何提问。自从有了AI季老师,孩子们提问的热情越来越高。他们发现,和AI老师对话很有意思。在这种兴趣驱动下,孩子们从最初的“玩一玩”,到真正“用一用”,再到现在的“离不开”。我也欣喜地看到,在AI季老师的陪伴下,班级课后主动提问率显著提升,问题质量从“是什么”升级为“为什么”“如何解决”。孩子们既能勇敢说出“我不懂”,也能自信表达“我发现”。
当然,我们班级微信群也有规定:禁止直接搜索答案,但允许使用AI提问,例如:“请用画图法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现在,孩子们会先讨论“该问AI什么问题”,再截图到群里PK解法。第二小组还发明了“AI三问法”——先自己讲思路,再问AI找漏洞,最后@季老师求证。
这时,AI的角色发生了转折,从工具变成了伙伴。在AI伴学下,自主学习不再是“一个人面对知识”,而是在人机协同模式下的动态能力提升。AI打破了孩子们的认知围墙,让他们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有时,我们也会在课堂上把AI老师“请”进来。在AI老师的“加持”下,探索式学习模式让课堂充满互动,孩子们的专注度显著提升。他们在与AI对话、利用网络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了信息意识和应用能力,进而促进了批判性思维的提升。
AI不是答案的搬运工,而是把“为什么”变成“原来如此”的魔法“钥匙”。
AI评价师,让讲题更精彩
“季老师,我又来给你讲题啦!你帮我听听,我讲得怎么样?”“季老师,谢谢你的评价,我再来讲一遍吧!”这是我们班的孩子正在给AI季老师讲题。
在我们的社会化学习中,讲题是社区资源分享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讲题可以促进深度思考,巩固学习成果,促进同伴交流,激发学习欲望,拓宽学习视野,其好处不言而喻。我们从一年级下学期就开始讲题训练。一开始,孩子们讲题后会互相评价,指出对方讲得好不好、好在哪里、哪里需要改进,我也会偶尔点评。但慢慢地,孩子们的评价变得单一,内容重复。自从有了AI季老师,我鼓励孩子们向AI老师讲题。这位AI老师特别尽职,会及时送上对每个孩子讲题情况的评价,既到位又中肯,还能在孩子们讲得不清楚的地方提供更好的建议。
现在,看着孩子们举着作业本,像小主播一样对着屏幕滔滔不绝,我常常忍俊不禁。AI不仅让讲题变得有趣,更渐渐培养了他们的表达和思维能力——毕竟,要说服“挑剔”的AI老师,可得拿出真本事!
从AI的评价中,孩子们得到的不是简单的对错,而是下一次更精彩的“老师,我再讲一遍!”。
在现代社会,人际沟通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而这种能力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社会面对面的交往,也不仅是在具体真实场景中的沟通。在信息社会,虚拟社区中的交往能力同样重要,甚至更为关键。我们的小组微信群和AI季老师,正让这种交往成为现实。
这几个月,我深深感受到:AI不该是冷冰冰的答题机器,而应是温暖的成长伙伴。它放大孩子的每一次努力,照亮每一个“为什么”,见证每一点进步。每个孩子都能在人与技术的和谐共生中,走向更辽阔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