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护航 党建赋能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法律护航 党建赋能

编者按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呵护。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学前教育进入“有专门法可依”新阶段。本期“影响力学校”专版,邀请3所共同体幼儿园畅谈对学前教育法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在学习和贯彻中的创新举措,为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献计献策。

■尹伟 骆文燕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的颁布,为保障幼师权益撑起法律的“保护伞”。如何用好这把法律的“伞”,使其成为教师信得过、靠得住的“坚强后盾”和赋能成长的暖心“加油站”?南京市府西街小学附属幼儿园(以下简称“府西街幼儿园”)党支部在创新党建工作中落实学前教育法精神,努力让教师工作有尊严、成长有平台、心中有暖意,共同解锁职业幸福密码。

教师幸福的“基石”与“航标”

保障权益的“定心丸”。学前教育法以国家立法形式系统保障幼师权益,通过明确法律地位、强化待遇保障、畅通发展路径和完善培养体系,全面回应长期制约幼师队伍稳定和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为每一位奋斗在幼教一线的教师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府西街幼儿园党支部第一时间组织专题学习,邀请专业律师解读法规,通过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帮助教师明晰权益边界。

明确责任的“航标灯”。学前教育法明确禁止体罚、小学化等行为,细化儿童保护要求,首次提出“特殊、优先保护”“残疾儿童入园”“个人信息保护”“电子产品使用”等条例,帮助教师厘清行为边界,督促教师更好地规范自身教育行为。我们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形式开展专题研讨:班级管理中,如何科学引导儿童改正不良习惯;对外宣传中,如何保护儿童隐私并尊重其人格尊严;家园共育中,如何既传递教育理念又保持良性互动。幼儿园还建立责任落实机制,将学前教育法精神融入日常考核与评价体系,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在依法执教的过程中找到职业方向感和使命感,真正成为幼儿健康成长的守护者。

队伍建设的“指挥棒”。学前教育法从准入标准、培养体系、管理规范、长效发展四大维度破解核心问题,为幼师职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保障与指引。我们通过多维举措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与职业幸福感的提升:严格准入标准,确保教师资质过硬;完善培养体系,助力教师持续成长;创新管理规范,营造公平透明的工作环境;着眼长效发展,构建职业晋升通道。这些措施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幼师队伍向高质量迈进,为教师幸福感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教师幸福的“引擎”与“港湾”

点亮“思想灯”,让信念更坚定、育人更有力。坚定的育人信念和崇高的职业理想,是教师克服困难、追求卓越、收获幸福的精神源泉。为将教师心中的“思想灯”点亮,我们创新党建工作方法,举办“红色讲坛”系列活动,书记、党员骨干领学法律文本,阐释国家意志、教育方针;举办“坚定信仰”系列活动,以基地寻梦、红色宣讲、艺术演绎、竞赛问答等多种方式,深化教师责任感和使命感,将政治信仰内化为行动力量;举办“致敬光荣”系列活动,大力弘扬革命先烈和教育家精神;通过“府西街幼儿园故事汇”和“阳光宣讲团”,挖掘身边的榜样,凝聚团队向心力。

搭建“连心桥”,让心声被听见、诉求有回应。学前教育法的颁布为保障教师权益提供了法律准绳。为了让这些条文从文本走进教师心里、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幸福感,我们搭建“党群连心桥”,确保教师心声有处说、诉求有人管、困难有人帮——建立“党员联心网”,每名党员固定联系1—2名非党员教师,利用午休茶歇、下班同行、教研间隙等碎片化时间,开展朋友式谈心谈话,了解教师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开通“书记直通车”二维码,教师可实名或匿名反映问题;打造“阳光议事厅”,对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如考核方案修订、评优评先、绩效分配等),党支部广泛征求意见,确保决策透明。

架设“成长梯”,让专业有发展、价值得彰显。学前教育法明确要求保障教师专业发展权利。为此,府西街幼儿园党支部精心架设多元“成长梯”,将法律要求转化为教师看得见、摸得着的成长平台。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精准把脉教师需求,制订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设立“星火先锋队”,遴选师德优、业务精的党员骨干教师领衔专题教研;夯实“星火阵地”,一对一、一对多师徒结对,全程陪伴指导;搭建“星火舞台”,通过教学评比、技能展示、活动策划等,激发教师潜能;建立“星光档案”,结合教师兴趣、需求灵活设置成长通道,实现多元发展。

营造“温暖家”,让情感有归属、身心得放松。学前教育法指出,“幼儿园应关注教职工身体、心理状况”。府西街幼儿园党支部指导工会积极发挥“娘家人”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心理健康关怀行动。我们组织教师牵手走城墙、练瑜伽、做花草灯,为教职工提供放松身心的机会与平台,享受生活的美好;在园内打造“教师之家”,设置温馨的休息区,配备舒适的沙发、绿植和书籍,为教师提供安静惬意的休憩场所;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另外,职工家庭有困难时、孩子面临升学考试时、处于有纪念意义的入职阶段时……工会总会及时送上贴心关怀和小惊喜。这些举措不仅拉近了教职工之间的距离,也让大家在忙碌的工作中感受到幼儿园大家庭的温暖,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日常教学工作中。

教师幸福的“甘泉”与“星光”

随着一系列扎实举措的落地生根,幸福的种子在府西街幼儿园的沃土中悄然萌发、蓬勃生长,汇聚成滋养心灵的“甘泉”,升华为照亮前程的“星光”。

教师们在“书记直通车”上反映的合理诉求总能得到及时响应和解决;聘用教师因“党员联心网”的推动,感受到党支部的温暖;教师请病假、事假及外出培训时,党支部委员主动代班,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党建推动学前教育法落地的“定心丸”效应,让教师们能更从容、更安心地扎根幼教。

在幸福“甘泉”的滋养下,教师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被进一步激发。日常教学中,教师以更开放的心态拥抱变化,用更温暖的方式对待儿童,以更专业的素养引领成长。无论是骨干教师,还是青年教师,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支持。园内氛围积极向上,团队协作更加默契,教师们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在平凡的岗位上找到了不平凡的意义。

提升教师幸福感不是口号,它藏在每一次真诚的倾听、每一次用心的帮扶、每一次专业的引领、每一次温暖的关怀里。学前教育法是国家给的“定心丸”,我们要用心、用情、用力,将这份保障转化为幸福感,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受到职业的尊严、成长的喜悦和集体的温暖,从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专业的能力,守护好孩子们的童年,培育幸福的儿童。

(尹伟系南京市府西街小学附属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骆文燕系南京市府西街小学附属幼儿园教科室主任;本文系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幼儿园党建工作创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