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产业赋能教育新路径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扬州职业技术大学构建“资源—要素—课堂”三位一体改革范式——

开辟产业赋能教育新路径

■本报通讯员 孙生民 梁孝梅

给飞机“心脏”做激光清洗,让农民告别弯腰除草,为社区老人提供智慧养老服务,帮河道精准净化水质——这4项“高科技”成果,均出自扬州职业技术大学学生之手。在不久前落幕的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总决赛上,该校4个项目与全球100多个国家的619万个项目同台竞技,全部斩获金奖,金牌总数位居全国职业院校职教赛道第一,创下扬州职大在该项赛事中的历史最佳成绩。而这一亮眼成果的背后,正是该校创新构建“资源—要素—课堂”三位一体产教融合改革新范式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国家持续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已成为时代发展的明确要求。然而,产业与教育脱节的现象依然存在,产业前沿技术与优质资源难以高效、系统地转化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动能。面对这一时代课题,扬州职大精准破题,成功贯通产业赋能教育的关键环节,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扬州职大方案”。

资源转化“搭桥梁”

走进扬州职大校园,“产业味”扑面而来——在电子工程学院与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智能光电与智造产业学院内,机械手臂精准抓取电池片,传动带有序运输物料,这条“光伏组件加工缩微教学产线”涵盖全自动串焊机、层压机、排版机等核心设备,工艺设置覆盖率达企业真实产线的74%,学生以“企业员工”身份在此完成订单承接、成本核算、组件生产、质量管控全流程训练。

“光伏真实生产设备庞大,学生若未提前接触,进入企业后会无从下手。”晶澳教育研究中心工程师袁涛表示,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将现役工厂装备“微缩进校园”,配套《光伏组件加工活页教材》与企业导师录制的操作视频,让学生随时能学、反复实操。2022级学生在此训练后,层压组件加工合格率达92%;2025届毕业生中,21人通过晶澳面试进入实习,13人直接跻身研发中心,学生祁才因在校期间深度参与缩微产线项目,实习结束后直接入职担任工艺工程师。

这源于扬州职大构建的产业资源转化“流水线”。以晶澳光伏(晶硅光伏产业)为例,企业最新生产工艺、“光伏组件EL缺陷检测”等真实技术标准,能快速转化为“光伏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块、实训项目和活页教材,确保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技能始终与产业前沿同步。目前,该校已与比亚迪、晶澳、海尔等行业头部企业共建产业学院9个,获批工信部、江苏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2个,形成“产业需求在哪里,教学资源就跟进到哪里”的动态响应机制。

要素重组“聚合力”

“课程、师资、场域各自为政,是产教融合的‘拦路虎’。”扬州职大党委书记马顺圣表示,学校通过“要素组合”新路径,让分散的教学要素形成育人合力。

在师资建设上,扬州职大打造“双师三能”校企混编团队——校内专任教师负责理论教学与基础实训,企业技术导师(如晶澳组件工艺部主管)聚焦产线实操指导,产业教授(如晶澳总工程师)把控技术标准与项目研发。以“光伏组件设计与加工”课程为例,团队不仅依据企业双玻组件工艺标准重构了模块化内容,还优化了“理论+实操+研讨”三段式教学流程:校内教师讲解EVA胶膜交联度原理,企业导师现场演示层压机操作,双师共同点评“层压时间不足导致气泡率超标”等工艺偏差,让教学更贴合企业实际。

截至目前,扬州职大拥有“双师型”教师625名,并实施“教师企业实践计划”——年轻教师入职首项任务不是带课,而是进驻合作企业实践;近3年机械学院派出10多名博士扎根企业,还带着课题为企业提供“30分钟响应”的技术支持。“扬州是全国金属板材加工装备重镇,我们正和当地企业合作特种钢材矫平机器人项目,教师在一线记录数据、优化方案,再把实战经验转化为课堂案例。”该校教务处处长张兆东说。

在场域建设上,扬州职大打造“仿境、情境、实境”三境贯通平台:从数字孪生仿真平台到“校中厂”,再到企业真实岗位,形成层层递进的实训空间,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课堂重塑“促蜕变”

“传统课堂以知识传授为主,难以培养高阶技能。”扬州职大党委委员、副校长吴书安表示,学校以“仿境奠基—情境淬炼—实境赋能”重塑课堂形态,让学生技能实现阶梯式成长,这一模式在与比亚迪的合作中尤为凸显。

在省级数字孪生实训平台上,学生可无风险、低成本地反复模拟新能源汽车电池装配、电机拆装等核心工艺,打下扎实基础;进入“虚实融合”阶段,学生在汽车轴零件加工检测平台开展数控加工、视觉检测、PLC编程调试与工业机器人操作训练,还能构建MES系统,完成虚拟生产全流程;在“实境赋能”阶段,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真实项目——电气与汽车工程学院学生张思豪,在校内虚拟平台完成大量训练后,随团队参与比亚迪锂电池中段设备组装与调试项目,其规范的操作手法获企业导师王培利称赞:“比一些工龄3年的技工还要好。”

实境培养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力。汽制2401班学生房瑞宗借助产业学院虚实结合平台,研发出“危化气体监测系统”,不仅成立公司为企业生产气体检测与监测系统,项目还在2025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一等奖。

今年,扬州职业技术大学迈入本科层次办学新阶段,首批设置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技术、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等5个职业本科专业,均依托产业学院建设。如今,扬州职大的“三位一体”改革范式成效显著:学生技能达标率、就业竞争力持续攀升,一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规划教材相继涌现,该模式还被省内外多所院校借鉴,为破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难题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们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探索职业本科发展路径,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端技能人才。”马顺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