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在情境的田野上播种未来
——读《情境教育研究的“中国图景”》
■吴鸽

《情境教育研究的“中国图景”》
王灿明 等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著名教育家李吉林称自己为“播种者”。在她看来,教育不是机械的填鸭,而是一场温柔的耕耘——以情境为犁,以爱为光,将知识融入鲜活的情境,让课堂变成一片生机勃勃的原野。她说:“我像农民忠实地守着自己的园地,不断地耕耘,不断地播种,不断地收获。”翻开王灿明教授领衔撰写的《情境教育研究的“中国图景”》一书,仿佛走进了李老师的精神故土。这里不仅浓缩了她半个世纪的躬耕足迹,也汇聚了新一代学者的接续探索。他们以学术为锄,以实践为犁,在追问与实践中,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推动情境教育向纵深发展。
全书共分8章,既有对理论内核的深度剖析,也收录了大量实证研究成果。作者运用CiteSpace软件生成知识图谱,解决了海量文献分析之难,清晰呈现了30年来情境教育研究的热点迁移与未来趋势。更难得的是,研究并未止步于基础教育范畴,而是延伸至硕士研究生培养和新闻报道领域,不断拓展情境教育的研究疆域,展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
细读这本书,犹如追溯情境教育从萌芽到繁茂的发展轨迹,见证李吉林与后继学者们以理论深耕与实践创新,共同构筑教育的未来图景。
第一章将我们带回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李吉林老师以“播种者”的姿态投身教学改革。她敏锐地察觉到传统语文教学中分析讲解的支离破碎,儿童深受无休止抄写与机械背诵之困。于是,她大胆创新,移植英语“情景教学法”,开展教改实验,逐步构建起以“情境”为核心,涵盖基本原理、操作原则、基本模式与操作要义的情境教育体系,为推进素质教育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第二章通过计量分析与知识图谱指出,我国情境教育研究已取得一系列具有突破性和标志性的原创成果,学术影响力持续增强。核心期刊的发文量呈上升趋势,并出现三次高峰,研究主题集中于情境教学、情境课程与情境学习,其中情境教学关注度最高。作者强调,情境教育不仅是对教育改革的积极回应,更具有中国特色与世界意义。未来应进一步挖掘其理论价值,加强情境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
第三章至第六章分别聚焦中小学情境德育、情境教学、语文情境教学和数学情境教学的专题研究,系统呈现各领域的研究现状、前沿热点与发展趋势。通过细致梳理,我们看到情境教育仍有诸多值得深入挖掘与突破的方向。唯有秉持李吉林老师脚踏实地、勇于突破的研究精神,才能释放情境教育的澎湃动能,推动中国本土教育学行稳致远。
第七章关注硕士研究生阶段的情境教育研究。相关硕士学位论文数量逐年攀升,展现出情境教育的蓬勃活力。针对当前理论根基尚不稳固、实践探索仍较薄弱等问题,作者提出应加强前沿研究,创新研究方法,积极推动研究平台建设。
第八章从全域视角出发,对李吉林情境教育的相关新闻报道进行计量分析,探讨其思想传播的路径与效果,寻找新闻报道助推基础教育改革的有效方式。
通读全书,最深的感触在于:作者在探讨情境教育新方向时,格外强调“播种未来”的意义,体现出对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李吉林情境教育思想既需传承,也需创新;既要夯实理论基础,也要在国际视野下推进本土探索,使情境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强国建设。这种前瞻性的思考,正是“播种未来”的关键所在——它不仅为一线教师指明方向,也为情境教育的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它让我们再次深刻体悟:情境教育不仅是融合东方智慧的教育范式,也是发出中国声音的教改实践,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彰显着以李吉林为代表的中国教育人对本土教育的执着探索、对儿童生命的深沉敬畏。
未来,当越来越多人以“播种者”的姿态躬身前行,在情境教育的广阔天地中,每一粒种子都将茁壮成长,迎来自由舒展的明媚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