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音筑梦 石榴花开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实施“百园千师万家”工程,架起东西部推普和幼教彩虹桥——

童音筑梦 石榴花开

■本报记者 王琼

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芦草沟镇,6岁的娜孜拉有个特殊身份——家庭“推普小先生”。每天从幼儿园回家,她都会拉着妈妈哈丽旦木的手,用稚嫩的普通话复述新学的儿歌。曾经羞涩的哈丽旦木,如今也能用普通话在社区超市顺畅工作。

娜孜拉的故事并非个例。2021年,作为首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牵头实施民族地区幼儿普通话教育“百园千师万家”工程项目。4年来,该项目不断拓展形式,不仅让国家通用语言的动听和弦在万千村庄奏响,更将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深植于广袤的西部大地。

线上线下结合破解推普难题

据徐州幼专国家语言文字基地办公室原主任王雪环介绍,基地牵头成立民族地区幼儿普通话教育联盟,东西部地区各选100所幼儿园、1000名教师、1万个幼儿家庭,通过手牵手、结对子,提升民族地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时刻在线’是我们克服远距离困难的法宝。”王雪环介绍说,项目打造了丰富的线上互动平台,“园对园”活动以每周一次语言课堂“云共享”、每月一次语言领域“云教研”、每学期一次语言课堂“云赛课”的方式展开,“师对师”活动依托“同上一节课”、线上答疑等形式进行,“幼对幼(家对家)”活动鼓励东西部幼儿家庭建立常态化友谊。

线下活动同样开展得有声有色。每年,由东部地区师生组成的8—10支志愿推普队伍,都会深入内蒙古、青海、新疆等地幼儿园和社区,开展送教送培活动。

“麦西来甫跳跳跳,普通话进步哈哈笑!”今年暑期,徐州幼专教师郭岩一行8名师生,在新疆伊犁巩留县牧场幼儿园开展趣味推普游戏活动。6天时间里,他们搭建“推普小舞台”、设立“双语交流角”,为当地家长举办实用普通话培训。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成效显著。如今,该项目已横跨东部12个省份与西部6省,以350所幼儿园为枢纽,串联起近6000名教师,辐射近5万个家庭,在33万名各族群众中播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种子。

“小先生”“小舞台”激活家庭细胞

徐州幼专国家语言文字基地办公室副主任于丹丹告诉记者,在许多家庭,幼儿的爷爷奶奶甚至父母的普通话水平都较为薄弱。深入调研后,项目组发现,改善家庭语言环境是提升幼儿普通话水平的关键一环。

2023年,项目组决定实行“家庭语言变革”,让幼儿担任家庭的“推普小先生”,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人一起说普通话。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大练地街道和谐幼儿园的乔焱森是一名出色的“推普小先生”。2022年刚入园时,家里几乎没人会说普通话。随着幼儿园“推普小先生”活动的开展,乔焱森每天回家都会带着父母用普通话阅读、讲故事,一起练习普通话。如今,乔焱森的妈妈听叶花在幼儿园食堂工作,爸爸波雄华则成了驾校教练。

“孩子是推普的火种。”和谐幼儿园园长曹美娟深有感触地说,该园是和谐社区的配套园,主要招收易地搬迁群众子女,幼儿带动家人讲普通话,切实帮助搬迁群众提升普通话交流能力。

广阔舞台还向社区延伸。新疆伊犁州芦草沟镇中心幼儿园把学习舞台搬进社区广场,组织幼儿表演朗诵、情景剧,吸引了大批家长和居民观看。2024年暑期,项目组联合地方教育局,在帮扶地社区搭建“小舞台”,编写《幼儿推普指导手册(家长卷)》,为家长提供实用指导。目前,社区“小舞台”活动已开展50多场,计划在帮扶地全面推广。

由语言破壁实现教育赋能

历经几年探索,“百园千师万家”工程项目内涵不断深化,已从最初的普通话推广逐步发展为全方位提升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质量的赋能工程。

今年暑假,盐城市尚庄中心幼儿园园长陈小龙忙着与结对园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第一幼儿园商定秋学期月度活动计划,这是两园自2021年结对以来每个假期的“必修课”。陈小龙告诉记者,双方合作内容已从初期的童谣朗诵、共读故事拓展至园本课程分享、联合教研等。

在徐州幼专项目组推动下,目前东西部地区幼儿园已联合开发园本课程200余项,不断推动民族文化与学前教育有机融合。项目组每年还选派300余名西部幼儿园教师,赴东部优质园进行“影子跟岗”。

“学前教育生态的积极变化令人振奋。”云南省怒江州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晓雯说,与江苏、上海等地的27所省级优质园结对以来,怒江州27所幼儿园从环境创设到一日活动组织都焕然一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徐州市徐幼集团翰城幼儿园园长韩芝红说,东西部幼儿通过线上“同上一节课”,成为彼此的“家乡推荐官”,大家在云端传递美食、美景与民俗,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不断走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