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维一体”让思政课“活”起来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五维一体”让思政课“活”起来

■如东县掘港高级中学 顾小燕

在新时代教育的浪潮中,如东县掘港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掘港高中”)以“五维一体”创新体系为引擎,通过多种形式创新思政课教学,提升育人效果,推动思政课从课堂延伸到生活、从理论走向实践,让思政教育真正“活”起来,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

师资赋能,擎起红色旗帜

思政教育是立德树人的灵魂工程,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近年来,掘港高中组建思政课建设工作小组,学校党总支书记任组长。工作组定期研讨部署思政课建设,全部成员带头走上思政讲台授课,深入课堂听课评课,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在校园落地生根。

教师是思政教育的关键力量。多年来,掘港高中始终重视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做“四有”好老师,传承“德耀扶海、求实善成”的新时代如东教育精神,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使命担当。

掘港高中高度重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建立专家引领、名师观摩、交流展示等专项培训机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活动,不断精进业务能力。此外,通过集体备课、网络研修、教学基本功大赛、优课评比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学校一方面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充实思政课专任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大力建设兼职教师库,聘请劳动模范、工匠代表、社会志愿者等各行各业的优秀人士走进校园,为学生带来生动鲜活的思政教育内容。

在教学方式上,学校积极探索创新,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围绕实际问题展开探究,锻炼自主思考、合作分析与实践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同时,充分利用校外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调研、参观学习等活动,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增强课程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体系固本,构建立体矩阵

掘港高中以“行走的思政课”为创新突破口,精心构建五大主题课程,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五维一体”思政教育体系。

红色印记寻访课: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每年清明节前夕,掘港高中都会组织师生前往烈士陵园,举行庄严的祭扫仪式。学生们在烈士纪念碑前敬献花圈,鞠躬默哀,缅怀先烈。学校还开展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烈士事迹演讲等活动,深入挖掘红色故事,让学生了解革命历史,感悟红色信仰。

责任意识觉醒课:强化责任担当,培养时代新人。成人礼是掘港高中“责任意识觉醒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成人礼仪式上,高二学子“以运河之名”,立下“担家国未来之责”的誓言,厚植家国情怀。学校还开展“家乡风俗大家讲”乡土调研实践课,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家乡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不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生态守护实践课:树立环保理念,践行绿色发展。掘港高中开设了“生态守护实践课”,组织学生前往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展观测候鸟迁徙轨迹、分析水质数据等实践活动。学生们亲身体验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深刻理解“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内涵,将课本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生涯规划实训课:明确人生方向,助力未来发展。掘港高中精心设计“生涯规划实训课”,帮助学生明晰人生方向。学校组织学生走进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的试验田,聆听“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故事,感受农业科技的魅力;组建创客社团,引导学生设计人工智能排课系统,体验科技的奇妙乐趣;开设“工匠精神”系列课程,邀请非遗传承人、省市劳模进校园,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奋斗之美。

传统文化作坊课: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在“传统文化作坊课”中,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平江古城的茶社里,学生们用吴侬软语吟唱评弹,领略江南文化的韵味;在扎染社团、木版年画社团,学生们学习传统技艺,体悟创新传承的意义。

活动促行,拓展生动课堂

掘港高中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和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在教师节、中秋节,学校举办主题演讲比赛;在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举行防空应急疏散演练,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忧患意识;国庆节期间,组织“盛世华诞谱新篇,同心共筑中国梦”绘画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学校还积极举办各类比赛和培训,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举办心理健康培训、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观摩等活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举办“扶海名匠”事迹分享会、“劳动砺心志,实践促成长”劳动主题教育,弘扬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严格落实国家课程设置要求的基础上,掘港高中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特点,不断丰富、优化课程结构,在开好开活“思想政治”必修课程的同时,结合课程基地建设和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开发了一批选修课程,如“红色文化专题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选择。

学校还积极推进思政课教学评价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实践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学生评优评先、入团的重要依据,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