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恰到好处的宠爱
■赵瑶
母亲搬来我家后,7岁女儿的表现一度让我十分焦虑——碗不收、地不扫,连洗头都要拉着外婆的手说:“外婆,你帮我洗,我自己洗不干净,头发痒!”原本自理能力很强的女儿,仿佛一下子退化成了什么都不会的小宝宝。
更让我意外的是,母亲也不再像我小时候那样严厉,反而对孩子百般宠爱。每天的早餐,她都变着花样做,煎鸡蛋饼、煮面条、下汤圆……只为哄女儿多吃一口。有时候女儿睡前点餐:“婆婆,明早我想吃番茄鸡蛋面。”母亲总是乐呵呵地答应:“好嘞,明早我早点起,买新鲜番茄给你做。”餐桌上总少不了女儿爱吃的菜,就连她不爱吃的食材,母亲也能巧妙做成她喜欢的口味。水果也总是洗好、切好,放在她手边。女儿爱漂亮,母亲就跟着短视频学编发,麻花辫、泡泡辫、花朵辫……花样不断,逗得女儿笑声连连。
有一天吃晚饭,女儿没精打采地趴在桌上,抱怨体育课跑得太多,累得不想吃饭。母亲竟真的拿起勺子,笑眯眯地喂她。女儿笑嘻嘻地一口一口吃完,连我笑她“变成幼儿园小宝宝”,她也毫不在意。
我心里越来越不是滋味,一方面是因为我小时候从未享受过这样的待遇,另一方面也担心这样宠下去,孩子会被惯坏。母亲却说:“这么小的孩子,每天学这么多东西,吃好喝好睡好才有力气呀。”起初我并不认同,直到最近才真正体会到,原来被人无条件地宠爱,是这么幸福。
那天,我连续加了半个月班,又为一个活动站了一整天。回到家时浑身无力,头昏昏沉沉的,像塞满了湿棉花。我让女儿去拿药,请母亲帮我泡好。没想到,我刚闭眼休息,女儿就小心翼翼端来一大杯药水:“妈妈,外婆去跳舞了,药是我泡的,我没烫到手。外婆炖了排骨汤,饭菜也在电饭煲里热着,我帮你拿过来,你吃点再睡吧!”
温热的杯子握在手里,暖意从指尖蔓延到心里,仿佛一下子熨平了所有焦虑和疲惫。我忽然意识到,母亲的宠爱并不是毫无原则的。当女儿耍赖不想洗自己的小衣物时,母亲会毫不留情地拒绝,甚至作势要告诉我,吓得女儿赶紧讨饶:“别说别说,我马上洗!”玩具摊了一客厅不肯收,母亲也会坚持让她自己整理。每次我批评女儿,母亲从不插手,只在我教育完之后,抱着小声啜泣的孩子轻声安慰:“没关系,我们最爱的宝贝,知错就改就好。”她用满心的爱,诠释了什么是“温柔而坚定”,让孩子在安全感中学会独立与责任。
过去我总以为,教育必须严厉,必须“不能惯着”。可看着女儿嘴角的笑容和眼里的光,我渐渐明白,宠爱不是洪水猛兽,而是疲惫时家人递来的一杯热牛奶——那袅袅升起的热气,带着家的温度,能瞬间驱散孩子心中的寒意。教育也并非黑白分明的选择,它更像一幅细腻而丰富的画卷,没有绝对的浓墨重彩,也没有单一的素雅留白。像母亲这样,用恰到好处的宠爱滋养孩子的心灵,再用温和而坚定的规则引导孩子的行为,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心里装满爱,也懂得如何去爱别人——这或许就是最好的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