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母亲的“拐弯”哲学
■刘茜
母亲在老年大学已读了很多年。又到入学报名季,她站在窗前,目光温柔地望向远方,然后缓缓转过头对我说:“我想好了,这回只报声乐班。”我抿嘴一笑:“怎么,不报气功班了?”
母亲语重心长地说:“年纪大了,不能总走直路,要学会拐弯。”“哟,妈,您这套‘拐弯哲学’也用在自己身上啦。”
记得有一年暑假,父亲答应带我去县城看电影。谁知放假后连日下雨,县城在河对岸,河水一涨就没有船通行,我只好整天闷在屋里唉声叹气。母亲走到我身边,轻轻按住我的肩膀:“去不了县城,就找点别的事做。走,跟我去菜园拔草,给猪煮饲料。等猪卖了钱,给你买小人书。”
这话对我很有诱惑力。那时大路边小卖部门口有个旧书摊,我每天上下学都要蹲在那儿看一会儿。《小兵张嘎》《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花木兰》……我早就想买了,只是口袋里没有零花钱。母亲的话点燃了我的希望。
从那以后,我一有空就往猪圈跑,站在圈门外用手比画猪的大小,把去县城的事抛在了脑后。有一天,母亲对我频繁关心小猪的行为大加赞赏,她用围裙反复擦干净手后,从裤兜里掏出一角、两角的纸币,笑着说:“这是奖励你的。猪还没卖,但你可以先买书了。”我喜滋滋地接过那些沉甸甸的纸票,满脸都是幸福。母亲拍拍我的手说:“是不是因祸得福?做人啊,别总在一棵树上吊着。”等我再长大些才知道,原来那个暑假父亲特别忙,根本抽不出时间陪我去县城。
母亲用这种“拐弯抹角”的方式化解了我的不快。后来,被我戏称为生活中的“拐弯”哲学。
还有一次,我工作不顺,和母亲散步时随口抱怨了几句。本以为她会安慰我,谁知她摇着纸扇,慢悠悠地说:“东边不亮西边亮,撞了南墙要回头。调整反思自己,后退不丢人。说不定,退一步就是新的开始。”这番话如醍醐灌顶,舒缓了我阴郁的心情。原来,学会在生活中拐弯,也是一种智慧。
母亲年近八旬,身子再硬朗,也得承认精力不如从前。这些年在老年大学,她从舞蹈班到太极拳班,再到现在的声乐班,一直做着取舍。这让我想起曾读过的一句话:“把及时止损列入人生信条。”对不喜欢的事要敢于退出,对喜欢却无益的事也要舍得放弃。
母亲为她的“拐弯”哲学注入丰富的内涵,她和身边的人总能从平凡日子里发现微小的快乐。面对岁月中的不如意,也能坦然接受、微笑以对,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留下浅浅却温暖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