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6届全国高校毕业生“金秋启航”校园招聘月活动暨江苏省2026届高校毕业生公益供需洽谈会在南京举行——
“就”在金秋,向未来启航
本报讯(记者 阿妮尔)近千家用人单位参会,提供就业岗位3.2万个,省内外3万余名高校毕业生到现场求职……近日,2026届全国高校毕业生“金秋启航”校园招聘月活动暨江苏省2026届高校毕业生公益供需洽谈会在南京举行。活动以“‘就’在金秋 ‘职’达未来”为主题,旨在抢抓“金九银十”促就业关键期,为2026届高校毕业生搭好桥、铺好路,助力毕业生扬帆起航、逐梦未来。
据悉,本次活动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司)、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国资委、省工商联、省民政厅、南京市人民政府等单位联合主办。教育部高校学生司(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司)副司长吴爱华,省教育厅厅长江涌、副厅长陈艳等出席活动启动仪式。
据悉,当日举行的招聘双选会重点围绕江苏“1650”产业体系,设置了13个城市展区、16个产业及特色专区,涵盖高端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信息通信、金融和广告等领域。上午9点不到,南京国际博览中心门口就排起长队,大批应届毕业生拿着早早准备好的简历,仔细对照参会企业需求选定心仪的岗位,不时和一同前来求职的伙伴交流就业意愿。
“参加招聘会之前,我提前做好了功课,到了现场就‘直奔主题’,提高找工作的效率。”河海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顾传楷说,当天与他交流的几家企业给出的薪资待遇和未来发展规划非常符合他的预期。“本以为我的专业比较小众,很难找到匹配的企业和岗位,没想到顺利找到了。”活动现场,南京农业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应届毕业生蔡颖也找到3家与专业方向适配度较高的企业。
“我们与68家应用技术研究机构组建现场工程师班,目的就是让学生的技能跟企业的需求无缝对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校长何学军说,近年来,学校超过90%的毕业生在长江经济带就业,78%的毕业生进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技术、新能源等重点产业。在他看来,校企协同育人,方能让毕业生成为就业市场的“香饽饽”。
“除了以往的服装设计类、服装工程类、纺织工程类岗位,我们还增加了计算机类招聘岗位,主要聚焦软件开发、信息安全等。”海澜集团招聘部部长张剑鸿说,企业业务拓展带来了新的人才需求,他非常期待复合型人才加入。
双选会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现场同步举行就业创业政策服务推介会、就业咨询及功能体验活动,为毕业生集中宣讲就业政策、基层服务项目及重点产业招聘计划,提供一对一职业规划、简历优化、AI面试、政策计算器等个性化指导服务。同时,还创新推出江苏城市宣传体验活动,毕业生纷纷在现场进行文创非遗手工制作体验、城市文化和景点感知,详细了解江苏各地的招才引才政策,充分感受江苏的文化底蕴和美好生活。
“欢迎大家留在江苏,选择南通,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为大家做好服务,提供为理想奋斗的广阔天地。”就业政策宣讲环节,南通市人才服务中心毕业生就业科科长秦海涛登台推介。他介绍说,首次来南通就业的大专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以及创新创业各类领军人才,都能享受每月500—5000元不等的综合补贴。同时,南通全市建立了700余家见习基地,每年发布就业见习岗位不少于1万个。
“HR(人力资源)究竟想看到什么?”“如何解读招聘职位描述背后的‘潜台词’?”“如何‘推销’自己,巧妙回答优缺点提问?”……现场,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江苏省就业创业培训专项导师薛艳为正在求职的毕业生提供公益指导,引导大家在与企业沟通的过程中勇敢展示自己、突出个人优势,尽力拿下心仪岗位。
据了解,省教育厅将联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部门,以校园招聘会、就业政策宣传会、访企拓岗校企对接会、城市和产业感知体验活动等多种形式,在省内13个设区市持续举办秋季招聘月系列省级活动30场,带动全省高校举办招聘会不少于1000场,全力助推2026届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