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卷深处,聆听生命回响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书卷深处,聆听生命回响

■山西省武乡县五一小学 刘焕芬

2023年初,山西省武乡县五一小学开始创建书香校园。两年时间里,我们见证了阅读的力量,真切地听到生命在书卷深处的澎湃回响,五一小学也逐渐走出一条从“模仿”到“创新”的书香校园特色发展之路。

拔节:书香浸润每一寸空间

2022年,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出台。教学实践与评价体系的适配问题成了教师们关心的话题。武乡县教育局随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评价体系改革——取消全县小学阶段统一考试,一、二年级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无纸笔测评,三至六年级随机抽测学生的读、写、用等综合素养。这项改革令教师们精神为之一振,我们很快也开始了创建书香校园的行动。

让书香延伸到校园每个角落。创建书香校园,首先要有书。学校对图书室进行升级改造,购买了5000多本适合师生阅读的书籍,并将书放在楼道中、教室窗台上、班级图书角里,让书籍在校园内真正实现“随时随地触手可及”。

营造书香氛围,学校不能孤军奋战,必须要发挥社会、家庭的协同作用。我们和武乡县图书馆合作,让更多优质图书如活水般流入校园。武乡有全面反映八路军抗战历史的革命纪念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对师生而言,它就是一本厚重的历史教科书。我们将纪念馆里的革命历史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教育资源,使之成为师生精神的洗礼地。

为了让家长也参与到书香校园的建设中来,学校鼓励家长陪伴孩子一起读书。德育处每月举办一次“家长课堂”,每学期还会进行书香家庭评选。我们开展“晒晒自家的图书角”活动,让家中的小小一隅充满书香。一方阅读角落呈现的不仅是书籍的排列组合,更是生命拔节的姿态。很多年后,也许学生们会忘记自己曾读过哪些书,但家中这个属于自己的阅读角落会在他们的生命中留下独特的印记。

听琅琅读书声漫过校园的四季晨昏。如果说书籍的触手可及是推开阅读之门的钥匙,那么时间的精心规划则是让书香浸润生命的密码。我们将阅读纳入课程体系,构建清晨20分钟“晨诵时光”、午间20分钟“午读时光”、每周一节“大阅读课程”的立体化阅读时空。两年来,学生的年均阅读量从12本跃升至36本,时间的力量正在重塑着阅读的肌理。

在保障阅读量的同时,我们通过举办特色活动,让阅读真正“活起来”。每天课前3分钟分享、每周“我喜欢的一本好书”推荐、每学期“书香班级”“书香少年”评选、每年读书日的“我和好书零距离”系列活动、古诗词大赛、飞花令……精彩纷呈的活动让典籍中的文字在时光流转间焕发新生。

为了让阅读素养可见可测,我们建立了“三维成长档案”:基础层,记录阅读书目与笔记;发展层,收录读书报告与创作成果;拓展层,追踪阅读迁移能力。我们欣喜地看见,那些认真度过的阅读时光,正化作滋养生命的甘露;那些充满创意的阅读活动,已成为点亮思维的火种。

绽放:课程孕育理想的花蕾

当阅读的星火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悄然点亮,我们也在思考如何让这点点星火在校园内形成燎原之势。在书香校园创建的深水区,课程成为让阅读真正扎根生长的沃土。

让诵读流过每间教室的清晨。2023年秋学期,我们的晨诵课程开始了。伴着晨光的诗歌诵读结束后,学生们开始进行各种形式的读后拓展,既可以仿写、续写、改写,还可以把诗歌中描述的内容涂鸦出来。在诵读小古文《文彦博》之后,有的学生创作《倒水救球》连环画;有的学生展示了自己的读后思考:“文彦博和司马光一样,都善于运用智慧,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遇到困难也要沉着冷静,学以致用”;还有的学生来了一段场面描写:“……就在大家沮丧着准备回家时,文彦博一拍脑袋叫道:‘有了,我有办法了!’伙伴们正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盆水就哗啦啦地流入了树洞……”这显然是把刚学到的写作方法也用上了。晨诵课上,还有一名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古人不会制作现在的皮球,文彦博他们玩的球能在水中浮起来,用的是什么材料呢?”我鼓励学生们试着探究这个问题的答案。几天后,语文老师告诉我:“刘老师,学生们自己查阅资料弄明白了,古人玩的球是用动物皮做的,里面填充的是毛发、羽毛这类的东西,在水里是可以浮起来的。”

让阅读向更深处漫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整本书阅读”的目标、内容及要求。怎么才能打破原先存在的壁垒,让阅读向更深处漫溯?

首先,要为学生找到最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我们结合课程标准,以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每单元的素养要求,拓展推荐书目。同时,结合学校的“每月一事”安排,融入武乡的红色文化,逐步构建五一小学的整本书阅读体系。

其次,开展共读课程。2023年秋学期,新教育网络教师学习中心开始报名,学校大部分的语文教师都选择了河北省石家庄市金柳林外国语学校李亚敏老师的“整本书共读”课程。我们一边跟着李老师学习,一边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们还结合“课改中国行”中的整本书共读课例开展阅读教研活动,逐渐形成“打开一本书”导读课、“走进一本书”推进课、“回顾一本书”赏析课的共读“三部曲”系列课程。

六年级的赵宇超同学在读完《长征的故事》后,写下了这样一篇日记:“9月18日的升旗仪式上,讨厌的苍蝇在我的头上嗡嗡地飞着。尽管很不舒服,但我还是忍住了。想当年,红军战士在战场埋伏时,被蛇咬了都能保持不动,我这点困难算得了什么?我可是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呢!”此刻,读过的书最终内化成孩子们珍贵的精神品质。

回望来路,我们不过刚刚推开阅读教育的第一重门。那些尚未抵达的远方,正等待我们用更加坚定的脚步丈量。教育的真谛,就藏在这永不停歇的求索中。相信书香中沉淀的思考、萌发的理想、沸腾的情怀,都会在时光长河里长成一片开满繁花的绿洲,生命的旋律将在那里永远回响。

图为该校学生在图书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