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光,让教育更加绚烂多彩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数码之光,让教育更加绚烂多彩

■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鸣鹿办事处中心学校 朱新立

近年来,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数码技术如一道破晓的曙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为教育注入全新的生机与活力,悄然改写着我与学生们的教育生命故事。

困局:教育现实中产生的困惑

那是一个深秋的雨天,风带着凉意吹过校园。我站在五年级(2)班的讲台上,为班里学生语文成绩不理想而苦恼。坐在前排的晓妍低着头,头发遮住了脸。后排的宇轩转动着手中的笔,似乎对不理想的成绩并不在意。

课后,我回到办公室。批改作业花费了大量时间,但难以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此时,家长群中出现留言,有家长反映孩子因作业压力大而产生厌学情绪。

我觉得当时的教学工作面临几个具体问题:信息传达效率低,德育工作难以有效实施,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以及缺乏对学生素质发展的精准评估手段。这些因素共同形成了工作上的阻力。

晚上,我翻开一本旧的教师日记,扉页上印有朱永新教授的一句话:“教育是让每个人有省察地书写自己的生命故事。”当时的教学现实与这一教育理念之间存在差距。

破土:数码技术带来的希望

后来,学校组织了一场关于数码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培训。一款智能作业批改系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它不仅能快速批改作业,还能生成学情分析报告。培训结束后,我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在班上启用了这套系统。

学生的作业本上不再呈现冰冷的红叉,而是详细的解题思路和温馨的鼓励语,看到这一切,我和学生们都愣住了。晓妍的作文本上,系统点评道:“你的文字细腻如潺潺溪流,若在段落衔接上多下功夫,文章会更加流畅。”晓妍眼睛一亮,兴奋地跑到我面前说:“老师,原来我能写得这么好,我以后一定更努力!”

宇轩的语文作业也有了改变。系统发现他在修辞手法方面比较薄弱,便推送了针对性练习和趣味讲解视频。当宇轩成功解出一道难题时,屏幕上跳出一个可爱的动画为他欢呼。渐渐地,宇轩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课堂上开始认真听讲,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他笑着说:“老师,这个系统真好玩,我觉得语文没那么难了。”

随着系统不断升级,这个“得力助手”功能越来越强大。在一节云端课堂上,我们借助数码技术与山区的希望小学建立了网络学习共同体。两个班级的学生通过屏幕初次见面,兴奋与好奇弥漫开来。那是一节以“家乡之美”为主题的活动课,我们班展示了城市的繁华街景,希望小学的学生分享了村庄的青山绿水。身处不同空间的学生在屏幕两端热烈讨论,表达对家乡的热爱。这样的交流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让他们学会了尊重不同的文化风俗。他们结成亲密伙伴,通过网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跨越时空的学习模式打破了地域限制,让学习不再孤立,生命在互动中绽放出别样光彩。

生长:数码滋养下的生命绽放

学期末的科技节上,校园里热闹非凡。晓妍和宇轩合作的“智能垃圾分类助手”项目吸引了许多目光。这个项目能利用数码技术自动识别垃圾类别,并指导人们正确分类。晓妍站在展示台前,自信地介绍:“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作品,让更多人参与垃圾分类,保护环境。”看着她脸上洋溢的笑容,我也欣慰地笑了。

宇轩设计的“语文趣玩乐园”项目将语文知识融入游戏,让同学们在玩中学。他笑着说:“原来语文这么有趣,我现在越来越喜欢学习了。”在科技节颁奖典礼上,宇轩手捧奖状,眼神闪亮,脸蛋兴奋得通红。他在日记中写道:“曾经,我以为自己是学习的失败者,但数码技术让我重拾自信。我相信只要努力,就能创造美好未来。”

因信息化教学成效显著,我被邀请在全区教学研讨会上作报告,分享班级应用数码技术的成果。通过大数据分析与统计,学生学习积极性显著提升,课堂参与度从60%提高到85%,作业完成率从70%提升至90%,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思维能力也明显增强。

如今,现代化设备让校园焕然一新。智能教学设备进入班级,教师能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在线平台呈现丰富内容。图书馆实现数字化管理,学生可随时登录系统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学生们组建了科创社团,定期开展活动,科技素养与创新能力日益增强。校园文化建设也融入数码技术,家长通过在线平台深入了解学生在校情况,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家校共育的氛围越来越浓。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之路没有终点,我将怀揣对教育的热爱,与数码技术携手同行,让教育之花在数码之光的映照下,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

图为系统为学生推送针对性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