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美行远,做新时代的“大先生”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融美行远,做新时代的“大先生”

■马俊

“融美行远”作为扬州市邗江区第一中学的校训,是学校对教育家精神——“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的校本化实践与深度诠释。多年来,邗江一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书育人规律,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引导教师争做新时代的“大先生”。

提高政治站位,

丰富师德建设内涵

师德师风建设既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更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的战略任务。随着党和国家师德师风建设政策制度的日益完善,师德师风建设从强调“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转化,对高中教育而言,意味着既要“育分”更要“育德”。

为此,学校重点开展三方面工作:一是组织常态化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等纳入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内容,利用学校编印的《每周学习参考》以及微信群、学习通平台、专题讲座、主题党日活动等载体,强化理论武装、价值引领,筑牢思想根基。二是面向全体教师开展师德师风“五个一”活动(即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专题培训、一次专题交流、一次专题实践、一次警示教育、一次专题评议)。三是搭建教师精神成长平台,依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以“精神成长营”活动为载体,推动教师学习并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智慧与现代教育实践融合,提升综合素养,增强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

构建长效机制,

优化协同工作格局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着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现师德建设的常态化与制度化。先后研究出台《邗江一中师德师风手册》《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预防与处理师德失范行为实施办法》《教职工表彰奖励管理办法》等文件,明确指导思想和实施路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保障。

学校严把教师“入口关”,将师德表现作为聘用前置条件。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广泛参与的“五位一体 ”师德师风监督体系,专设师德师风监督邮箱和举报电话,形成校党总支及年级党支部监督、师生监督和社会监督的立体化监督体系。依法依规处理监督举报,建立工作台账,保证事事有回复、件件有结果。通过教师互评、学生测评、家长反映等途径,及时掌握师德师风建设情况,明确把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情况作为教师考核、晋升、评先评优等的首要标准。

加强典型宣传,

激发教师爱岗敬业

学校注重选树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发挥榜样激励示范作用。每学期都要评选“十位融美教师”“十位师德标兵”“十位优秀班主任”等一批先进工作者,激励广大教师崇教乐育,以身立教。

学校依托校报校刊、橱窗展台、微视频等多种方式,积极进行师德师风宣传,开展真实、深度与趣味兼备的教师专访,全景展现优秀教师典型事迹和高尚风范。

学校构建“当代楷模—身边榜样”双重引领体系:一是组织教师学习顾明远、于漪、张桂梅等全国师德楷模事迹,通过“大先生精神”专题研讨、师德演讲、教师论坛等活动,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二是着力挖掘校内师德典型,举办师德师风大讲堂、师德师风先进事迹报告会,开展“我和我的老师”征文活动、“我向榜样学什么”讨论活动等,创新运用VR、AI等技术手段,让身边榜样的教育实践可感可学,引导全体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坚定争做新时代“大先生”的理想与决心,持续营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良好风气。

(作者系扬州市邗江区第一中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