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同光”生长密码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寻找“同光”生长密码

■本报通讯员 李裕馨

集团化办学,多个校区如何“攥指成拳”?课程改革要如何提升校本教研实效性?教师如何从“追光者”成为“点灯人”?近年来,张家港市暨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探索,以打造“同光文化”为核心,积极撬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等一系列变革。

暨阳实验小学创建于1983年,2021年7月成立暨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设有城中校区、城西分校、南校区,实行多校区一体化管理模式。“面对不同校区的资源差异与城乡教育差距,我们集思广益,从校名‘暨阳’中提炼出‘同光’的教育理念,意味着珍视个体光芒,激发共进力量。”集团总校长卞向飞介绍说。

为推动各校区协同发展,暨小教育集团创新构建“重大事项集团共商、日常事务校区自治、条线工作板块发力”三维治理模式,打破校区之间的壁垒,实现扁平化管理,助推各校区和各条线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学校培育‘同光’党建品牌,带领团队推行‘班子走校区制’,每周深入教学一线现场办公。”卞向飞说。行政班子坚持问题导向,持续靶向发力,推动各校区一体化发展。此外,学校创新开展“同光设计师手记”项目,从课程设置到空间改造,全体教师源源不断贡献金点子。“人人都是设计师,学校治理有了温度与创造力。”一位青年教师感慨道。

为激活教研“一池春水”,暨小教育集团以省义务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内涵建设项目“日记长跑333工程:指向儿童创意实践的变革行动”为支点,聚焦培育学生“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素养,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开发《字里行间》《数言数语》等6大学科实践手册,将国家课程落地转化为校本化实践。

校园里,“多多读吧”是孩子们阅读与交流的港湾;“馨馨聊吧”提供心灵对话的空间;“阳阳贴吧”展示着孩子们的真实想法;体育馆内,孩子们进行职业角色体验……“这些既是成果展示,也是学习本身。”卞向飞表示,依托课程,学生年均创作日记283篇,67%的作品记录了真实问题的解决过程。

为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暨小教育集团构建新教师“入格”、骨干教师“升格”、名优教师“风格”三级教师成长体系,辅以“一师一档”精准规划。同时,暨小教育集团率先创设“教师人才共享库”,积极推进教师定期流动,破解校区师资不均衡难题。

“集团要求每一位教师明确自身成长规划,以共同体学校工作流动作为业务成长必修课,发挥优势学校、优势教师、优势学科的示范辐射作用。”一位从城中校区交流至南校区的教师深有感触:“流动不是任务,而是发现新自我的修行。”

“‘同光’是对教育初心的回归。当我们不再仰望遥远的光,而是相信自己本就拥有光芒,教育才有照亮每一个生命的可能。”卞向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