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段讲台,一脉信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打造大思政育人“高职样本”——

四段讲台,一脉信仰

本报讯(通讯员 李丽)“如果没有老乡的地形图,部队找不到伏击点;如果没有群众的掩护,战士们隐蔽三天三夜早已暴露。三垛河口伏击战的胜利,是群众用脚底板‘抬’出来的!”日前,在扬州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教学展示活动中,江苏省新四军研究会军史研究专家王国强深情讲述了三垛河口伏击战指挥员、开国中将刘飞将军女儿刘凯军珍藏的家族抗战记忆。

本次活动由扬州市教育局指导,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扬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主办。活动中,围绕“高邮三垛口伏击战”这一核心主题,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栾辉等5位来自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针对不同学段学生认知特点,分层设置教学目标,开展跨学段教学展示。

小学课堂,学生们在故事情境中了解抗战历史、感知抗战精神;初中课堂,教师通过场景再现、老兵访谈等形式,引导学生与抗战英雄跨越时空对话;高中课堂,教师借助史料分析、小组辩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党的领导是抗战胜利根本保证”的历史逻辑;大学课堂则通过“史料实证+理论阐释+学术反思”的递进式教学,引导青年学子思考如何将红色基因转化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实践行动。

“避免思政课重复说教,实现各学段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是此次教学设计的重点。”扬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项目负责人王恒富介绍说,活动遵循“小学阶段注重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阶段注重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注重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注重增强使命担当”的分学段教学要求,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的深度融合,让思政课真正“活”起来、“实”起来。

作为联盟牵头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充分发挥高校引领作用,持续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学校聚焦教学贯通和资源融通,依托联盟平台,积极推进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先后组织扬州市大中小学“运河思政”融合课堂展示等多项跨学段教学创新活动。同时,该校着力构建跨学段、跨学校、跨学科的教师常态化交流与互动机制,拓宽不同学段教师的沟通渠道,促进思政育人主体的有效协同与能力提升。

此外,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还创新构建“一主两翼三化四链”教学模式,系统开展“红途研学”“博物馆里的思政课”等实践教学活动,着力打造“多彩思政课”“扬工青年说”等特色品牌,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构建课内课外贯通、校内校外联动、线上线下结合的思政育人体系。

“伟大抗战精神是融入民族血脉里的精神财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陈洪表示,“思政课就是要打破历史与现实的壁垒,让学生走进历史,体悟先辈们的牺牲与奉献,点燃学生心中的爱国热情,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迎难而上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韧劲,锻造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