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点亮一盏心灯
■王建明
教师节前后,一条条特别的微信祝福纷至沓来,这些祝福语宛如彩色的“花瓣”,承载着往届学生赤诚的心意。我静静地坐在办公室里,回望从教之路,恩师的身影不由自主地浮现于脑海。一片片思念,一丝丝回忆,往昔每一位老师的谆谆教诲,即便历经岁月,依然清晰如昨。我的心中满是感恩与敬畏。
记忆在胡老师那里骤然定格。中师毕业那年,怀揣憧憬与忐忑,我来到一所乡村小学任教。胡老师是那所学校的“一把手”,也是一位慈祥、和蔼的老人,宛如母亲般亲切。一排斑驳的校舍是那所乡村学校的标志,虽经收拾整洁清爽,但当时的我带着刚出校门的书生气,感觉在这乡村小学的小小天地里,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无用武之地。
一天傍晚,我独自站在空荡荡的校园,内心也空落落的。于是,我走出校园,在村外小路上漫无目的地走着,不知不觉来到了邻村。胡老师的家就在不远之处,既然到了这儿,不如去拜访她。胡老师十分热情,我便忍不住向她倾诉了自己的苦恼。她耐心地听完后,依旧宽慰我、鼓励我,语重心长地说:“说真的,我也帮不了你什么大忙……”看天色渐晚,我起身告辞,她却拉住我:“等一等。”我站定后,她说道:“天黑了,该点灯了。”她边说边推开院门,点亮了那盏守候在门口的路灯。我笑着说:“胡老师,没关系,我看得清。”这时,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从我们身旁经过,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接着,又有两个孩子走过来,留下了一串银铃般的笑声。我恍然大悟:“胡老师,这盏灯作用可真大。”她笑了笑,望着我说:“至关重要的是要在自己心里点一盏灯呀!心里若是暗的,你眼前还会有光亮吗?”略顿一下,她又说:“假如大家都不愿意在乡村学校安心任教,那乡村孩子心里的灯谁来点亮?他们的人生之路又怎么会亮起来呢?”
回到学校宿舍,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在如水的月色下,我反复思考着胡老师说的那盏灯和那些话。在往后的日子里,她总是对我说,只要努力,假以时日必能成为一名好老师。只可惜那时我对她的许多话并未真正领悟,更不知何为教育家精神。如今看来,教育家精神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实实在在地融入日常,化作点亮我前行道路上的一盏盏明灯。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自己发光,更要成为点燃他人的火种,传递火种,照亮孩子前行的路。
人生的旅途中,当我们为他人点亮灯火时,其实也为自己点上了一盏明灯。胡老师,您的启迪将永远是我的力量源泉。我想,感念师恩的最好方式,就是努力工作、好好生活,让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化作远飞的“花瓣”,变成一朵朵馥郁的鲜花,开在心间,芳香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