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东台开放大学 吴宏兵 连云港开放大学 张廷亮
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专栏的《努力具备符合时代要求的知识结构》一文中指出“一定要强化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主动来一场‘学习的革命’,切实把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觉,成为自己的一种兴趣、一种习惯、一种精神需要、一种生活方式”。习近平同志还说“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在2024年4月1日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举办2024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通知》中已将“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作为当年的活动主题。全国各地在开展相关活动及宣传报道中,也常常将此作为主题。
党和国家领导人、教育部都号召“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体现了对全民终身学习的高度重视,强调了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关系,将学习由“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觉”,对于指导全民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其内涵意蕴、理论价值和实践路径。
理解内涵意蕴与现实需求
学习是个体或团体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观看、听讲、互动、体验、反思等方式获得知识、技能、态度或价值观,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素养,进而改变行为模式的过程。生活是人类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进行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包括物质生产、精神追求、休闲娱乐等多个维度。生活方式是个体或群体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方法和样子。生活方式是个体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的外在体现。
生活是学习的源泉。基于生活的学习,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生活是学习的目的,生活中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学习,可以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习既是为了改善物质生活,也为了构建高尚的精神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生活方式是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统一。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具有稳定性;随着社会发展和个体成长,生活方式会逐渐调整。学习方式也是如此,通过努力,可以从不会学习到学会学习,形成兴趣、习惯乃至贯穿一生的精神追求。因此,生活方式与学习可以高度契合。
现实中个体的生活方式会因个人、区域、阶层而表现为不同类型。有的表现为终身性,有的表现为阶段性。就学习而言,有的人将“学习—工作”割裂开来,没有将学习与工作融为一体,缺乏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也有许多人没有接受过规范的学校教育,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口未能将学习作为一种稳定的生活方式。
“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内涵非常丰富。如:要让学习与衣食住行一样成为生活的必需;要像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一样,追求高品质的学习;要将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在生活中学习,达到改造生活,促进工作,创造未来的目的;要让学习成为一种兴趣、爱好和习惯;学习不分老幼、地域、群体;人人适宜,个个能为;学习不仅是为了个人,也是为了他人和社会发展与进步。
认识时代价值与实践意义
在知识更新加速的时代,一次性学习已无法满足职业需求。“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能打破学习、工作的割裂状态,使学习成为日常行为的一部分。这种连续性的学习能帮助个体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职业升级需求,避免因技能老化被行业淘汰。
传统学习常局限于书本知识,容易与生活实践脱节。而将学习融入生活,能让知识在应用中被理解和深化,构建“学习—实践—反思”的循环,使知识转化为生活技能,避免了“纸上谈兵”,让学习真正服务于生活。
学习的终极目标是改善生活。“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能让个体带着明确的生活需求去学习,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升生活品质。通过学习,人们能更深刻地认识生活本质,主动优化生活方式,从“被动生活”转向“主动创造”,形成健全人格,最终实现人生的目标与理想。
“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可以不断提升一个团体、一个区域的学习氛围,激发创造活力,实现知识积累。通过长期的文化浸润、文化交流,可以提升一个地区或民族的整体文明程度,建构自主知识创新体系。
把握践行路径与保障机制
规划时间,培养习惯。时间是学习作为生活方式的基础保障。个体需结合自身生活节奏,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将其固化为日常习惯。例如,每天早起后利用30分钟阅读书籍,睡前用15分钟反思当天的学习内容。对于忙碌的职场人,可采用“碎片化+整块化”结合的方式:碎片化时间用于积累零散知识(如背单词、看资讯),每周预留2—3个小时的整块时间进行深度学习(如系统阅读、技能训练)。如同每天吃饭、睡觉一样,让学习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锚定目标,服务应用。学习内容的选择需结合个人需求和实际需要,避免盲目跟风。首先,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优先学习与职业发展、生活技能相关的内容;第二,兼顾个人兴趣,选择能带来愉悦感、丰富精神生活的学习内容;第三,学习的价值在于应用,只有将知识融入生活、用于实践,才能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亦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价值与乐趣。同时,通过实践反思学习中的不足,及时调整学习方向。
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学习,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作为个体应该逐步做到:由浅层学习向深层学习的转化,由消遣型学习向应用性学习的深入,由知识性学习向研究性学习的转变。学会多种形式的学习,如阅读、听课、研讨交流、体验、反思、创作、演讲、研究、实践等。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团队学习、科学思维、科学创造。
“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既是每个公民的生活目标,也应该是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的工作目标。需要从基础教育抓起,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与习惯,使之成为终身品格。文博、体旅、工商等各级企事业单位,也有开放学习资源、促进全民学习的责任和义务。
“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强调了学习与生活的关系,也强调了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和目标:既是为了个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为了社会进步。其内涵与外延超越了“活到老、学到老”的传统理念,也超越了保尔·朗格朗等西方学者的终身学习观,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终身学习话语体系的新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