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宋人聘猫那些事
■王超
宋代,养猫之风盛行于市井乡间,几乎成了全民热潮。那时的猫,不仅是捕鼠的好手,更成了宋人寄托闲情、慰藉心灵的陪伴者,其地位早已凌驾于六畜之上。在当时,宋人家里添猫,可不是一桩小事,流程之讲究,丝毫不逊于今日嫁娶、乔迁之类的人生大事。
宋代若要添猫,首先得相猫。宋人总结出两首相猫歌诀。其一曰:“猫儿身短最为良,眼用金银尾用长,面似虎威声要喊,老鼠闻之立便亡。”可见,身短结实、尾巴修长、目如金银,且面相带几分虎气、叫声洪亮的猫为佳品,尤擅捕鼠。
其二则是教人们避开那些“劣种”:“露爪能翻瓦,腰长会走家,面长鸡绝种,尾大懒如蛇。”若猫爱露爪、腰纤长、面凸长,往往性格闹腾,可能搅得家中鸡鸭不宁;而尾巴粗大的,则多半慵懒怠动,不太顶用。花色方面,宋人偏爱纯色猫;若是花猫,则要四足和尾巴的花纹浑然一体,方为上选。
选好猫后,需要写下一纸纳猫契。契上除了写明猫儿外貌、聘取日期、聘猫者姓名外,更寄托着对猫的期许:叮咛它做家中的“贤内助”,尽心捕鼠,不偷粮食,不害六畜,莫要乱跑等;若故意离家,则要“堂前引过受笞鞭”,并请东王公与西王母见证,如同给猫儿立下“家规”。
良辰已有,契约已立,最后便是备礼迎猫。若是聘取野猫幼崽,则要给猫妈妈一串小鱼作聘礼。“买鱼穿柳聘衔蝉”,北宋黄庭坚就用柳条将鱼串在一起迎猫。若是家猫所生,则通常要给猫主人送盐,也可送糖、茶叶等物。南宋陆游“裹盐迎得小狸奴”,便是以几两吴盐聘来猫儿——在江南吴音中,“盐”与“缘”谐音,暗含人猫结缘的美好寓意。要知道,宋代盐属专卖,价格不菲,这份聘礼着实不轻。陆游的老师曾几更是阔绰,“青蒻裹盐仍裹茗,烦君为致小於菟”,他用香蒲又是裹盐,又是裹茶叶,送予猫主人。宋人在聘礼上所下的本钱,由此可见一斑。
此外,迎猫的过程亦有讲究。据《崇正辟谬》记载,猫会被装入斗或桶中,里面放上一根从主人家讨来的筷子,再套上布袋,似“娶新娘”般避免途中被人窥见。若路上遇坑洼,要用石子填平,寓意猫咪不再返回旧处。猫到家后,要先拜灶神,结识家中狗儿。再将那根讨来的筷子插在家中土堆里,猫儿便会认土堆为厕所——至此,整个仪式完成,猫才算真正成为家庭的一员。
宋人聘猫的种种讲究,不仅透着生活的雅趣,更藏着对生命的尊重、对缘分的珍视,以及对人猫和谐共处的期盼。如今,当你抚摸着自家猫儿时,或许能从中感受到一丝宋代的浪漫与雅致,触摸到那份跨越千年的人猫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