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的重要回信在我省教育系统引起热烈反响——
牢记嘱托担使命 扎根沃土育新人
■本报记者 杨潇
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回信,提出殷切希望,并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温暖人心、催人奋进,在我省教育系统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坚守育人初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传道授业、教书育人,为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勇担使命,做新时代“大先生”
省教育厅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江涌说,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饱含深情、催人奋进,不仅是对全国特岗教师的巨大鼓励,也是对全国教育工作者的深切勉励,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教师群体的关怀厚爱。全省教育系统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广泛宣传动员,深入学习领会,持续践行落实,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深入思考“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中教师的使命与担当,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入推进教师评价改革,完善教师培训培养、激励保障机制,引导教师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紧密联系起来,努力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字字句句饱含对广大教师的深切关怀与时代重托。”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章建锋表示,未来将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师梯队培养,以“管严导活”教风润泽课堂,坚持把教师减负、权益保障落到实处,在传承梅村中学“德高业精”传统中培育新时代“大先生”,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省“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省教学名师、徐州市铜山中学教师冯文静说:“我将躬耕教坛,坚持立足课堂,把教学中的问题转化成课题,关注工程思维培养、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思政和初高中衔接等方面,以内涵项目为抓手破解教育难题,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全部力量。”
“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我和同事们激动不已。30年的教育生涯,让我深知乡村教育的艰辛和重要。”全国优秀教师、涟水县徐集中心小学教师卢梅英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结合乡村孩子的生活、家庭及社会环境,鼓励、引导儿童与课本、生活、自我对话,用心用情呵护乡村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作为一名从教5年的定向培养乡村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乡村教育不只是教书,更是陪伴与唤醒。”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2017级小学教育(师范)毕业生卜蕊蕊现任教于东海县温泉镇第二中心小学。她说:“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是对我们全体乡村教师的高度肯定。今后,我将继续做乡村教育的‘微光’,坚守教育初心,提高教书育人本领,引导孩子们走好人生路上的每一步。”
“我将以特岗教师为榜样,坚守教育初心,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认真对待每一堂教学设计课,反复打磨课件里的每个知识点,打牢专业基础、锤炼育人本领,将来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南通大学2022级小学教育(师范)(农村定向)专业学生安欣表示。
扎根乡村,让梦想绽放光芒
据了解,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简称“特岗计划”)由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农村学校任教。自2006年实施以来,“特岗计划”累计选聘特岗教师118万人,覆盖22个省份、1000多个县的3万多所农村学校。
我省有这样一群高校毕业生,积极响应“特岗计划”,怀揣教育梦想、践行青春使命,毅然奔赴偏远乡村,为当地学生送去知识与希望。
吕盼鑫是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2016届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毕业那年,她作为特岗教师来到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太平镇一所偏远乡村幼儿园任教。“初到之时,幼儿园斑驳的墙体、简陋的教室、陈旧的教学设施让我记忆深刻。扎根乡村近十年,校舍环境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变的,是孩子们眼中对知识的渴望。”吕盼鑫说,她将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在扎根乡村的道路上,坚定做好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守护者”。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沙堰镇初级中学特岗教师、盐城师范学院2023届毕业生许崇月深有感触地说:“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大家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教育强国作贡献,这正是所有特岗教师肩负的时代使命。我愿意扎根乡村,帮助更多孩子点亮未来,成就精彩人生。”
长期以来,我省许多教师扎根乡村教育一线,默默坚守在广袤的中西部地区,书写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精彩篇章。
南京林业大学有这样一支勇担社会责任的师生团队。自2013年起,他们连续12年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树河镇及下属村落支教,探索“1+10”教学新模式,持续陪伴山区中小学生成长,弥补了当地师资的缺口。南京林业大学水杉支教团指导教师郭辉表示,未来学校将引导更多学生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传道授业、教书育人,为推进教育公平贡献一份力量。
“扎根乡村教育一线,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用爱与责任点亮孩子们的梦想。我愿以特岗教师为榜样,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这片山区,用耐心和智慧,为孩子们打开通往外面世界的窗,让他们能勇敢追梦。”扬州大学“益往黔行”支教团队成员李炳灼说。2013年以来,扬州大学“益往黔行”公益团队先后组织120余名志愿者远赴山区支教,在山区村小间建立“流动的第二课堂”,通过走教的形式,开展科普、文艺、心理等特色课程教学,补齐10余所山区村小的教育短板。支教期满后,不少志愿者选择留下,成为扎根山区的乡村教师。
教师为本,坚守师范教育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回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师队伍的关心和重视。作为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院校,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南京晓庄学院党委书记张策华介绍说,近年来,学校通过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顶岗实习·置换研修”等模式,为全省乡村学校输送了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本土化教师。“我们将继续坚守师范教育初心,将乡村文化融入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加深对乡土的热爱与认同,着力培养更多具有乡村情怀、过硬本领的优秀教师,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教育强省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为办好教师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淮阴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史晖表示,作为以教师教育为第一职责的地方师范院校,淮阴师范学院始终坚守“从教为农,一专多能”的办学宗旨。从2016年起,共招收培养10届3458名乡村定向师范生,为我省乡村教育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我们将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聚焦区域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重大需求,重构教师教育体系,深入探索‘新师范’建设路径,建设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进一步服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为师范教育工作者,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王佳佳表示,学院将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时代卓越教师培养的新路径,通过集成化的培养模块强化师范生的复杂问题解决能力,运用数字化研训系统提升师范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有效提升师范生的教书育人本领。
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郝云亮表示,学校党委将坚决把学习贯彻回信精神作为当前重要政治任务,坚守师范教育初心,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使命。“我们将把理想信念教育和师德养成贯穿师范生培养全过程,引导未来幼儿教师以特岗教师为榜样,筑牢从教之基,涵养仁爱之心。学校还将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鼓励并支持优秀毕业生投身西部幼教事业,在志愿服务与基层实践中经风雨、练心志、长才干,努力为中西部的孩子们带去优质学前教育,为促进教育公平、建设教育强国贡献‘苏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