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的模样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好课的模样

■刘道俊 李锋

有人说,好的课堂是灵动的课堂;有人说,好的课堂是共生的课堂;也有人说,好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笔者皆深以为然。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节课的实践、每一个人眼中的好课标准都有其特定的认知背景。在笔者看来,被追捧的课和被过度包装的课,都不一定是好课。如果一节课因为某种需要而被过度美化修饰,真实的学情就会被遮蔽,也会导致喧宾夺主的现象。好的课堂应该有师生双向奔赴和共同成长的样态。好的课堂给人的印象,一定是干净的课堂。

一节好课教学内容要干净。课堂要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规范教学内容,不繁杂花哨。俗语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要苦练内功,深入把握课堂教学内容。一要分析学科内容的纵向和横向联系,找准“教”的切入点,理顺知识点的内在脉络,让知识结构更加清晰;二要着眼学生群体和个体的能力水平,找准“学”的切入点,更加精准地引领学生在实践基础上学习;三要注重观察学生“学”与教师“教”的联结点,关注课堂达成度,即时调整课堂资源,调动学法,创新教法,帮助学生循序渐进掌握知识。总之,“教有优法,重在选法,贵在得法”,要注重理顺教学内容脉络,注重“教”“学”一体,追求“教”“学”实效。

一节好课教学语言要干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一要准确规范,理论表述、知识传授要追求精确,不能含糊不清,更不能产生误解,引经据典要完整准确,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出现语法和逻辑错误;二要简洁易懂,课堂时间有限,客观上要求教学语言要“少而精”,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以较少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内容,避免呆板、枯燥;三要生动形象,课堂教学需要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深奥的理论形象化,客观上要求教师追求课堂语言的生动形象,用富有魅力的语言活跃课堂氛围,以情发声,增强教学感染力。

一节好课教学形式要干净。课堂教学要注重实效性,不搞花哨的形式。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非指导性教学将教师定位于促进者角色”,只有当学习者觉察到内容与自己学习目的有关时,有意义的学习才会发生,才会促进学习。课堂是学习发生的主阵地,但是当前部分课堂依然存在着“形式主义”,表面热闹的背后是假探究、假合作,课堂效率其实很低。课堂教学必须高度关注学生的内生主动性,一要提供有效导学案,注重学情,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先学,并与学伴互学、教师助学相结合;二要注重营造协同共进的学习氛围,用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利用学习共同体实现课堂效率的提升,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三要促使学生建立课后反思的习惯。

一节好课提问和评价要干净。课堂提问包括师生互问、生生互问等形式,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手段,具有反馈及时、互动高效、操作便捷、参与度高等特点。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复杂的高级教学技能,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与科学实施,绝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信手拈来”,否则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一要精心做好提问设计,预设的问题必须明确目标,确保问题与教学目标一致,教学过程中的非预设问题必须紧扣生成情况确立相应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提问,作答要与提问目标保持一致,评价要有水平,确保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积极性;二要科学实施课堂提问,问题呈现要清晰,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要充足,组织回答有留白,推进思考有节奏,收集信息要全面;三要用好提问反馈结果,做好课堂反馈评价,即时诊断学生学习效果,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引导学生反思提升,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生态。

当然,好课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总的来说应强调多元、关注差异、追求开放、重视平等。其实,只要教师能够守住内心的宁静,“多一些干净的知识体系,少一些烦琐无序的碎片”“多一些简明扼要的教学语言,少一些杂乱无章的表述”“多一些高效便捷的教学方式,少一些形式主义的干扰”,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发展,就能打造出干净的课堂、美好的课堂。

(刘道俊系睢宁县第一中学校长;李锋系睢宁县双沟中学副校长,正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