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共育 多彩一“夏”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新沂积极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丰富学生假日生活——

合力共育 多彩一“夏”

■本报通讯员 赵建 记者 李大林

8月的一天,新沂市博物馆的活动室里热闹非凡。一群小学生围坐桌前,手里拿着自己的作品,等待活动指导教师封塑。随着封塑机一帧一帧跳动,火箭、轮船、枫叶等等比例压缩作品跃然纸上。

这是新沂市“缤纷夏日”活动的一个生动缩影。为丰富学生假日生活,自今年暑假开始以来,新沂市教育局依托校家社协同育人“教联体”架构体系,联合市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多个场馆,启动“缤纷夏日”暑假系列活动。相关场馆以线上线下融合的丰富活动,为孩子们营造安全、健康又充满意义的暑期时光。

博物馆里的“古韵传承”

“大家看,这是我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花厅遗址的古墓群照片,就像咱们今天拓印的图案,都是古人的‘朋友圈’留下的痕迹!”在新沂市博物馆的展览室里,小讲解员王心宇正拿着话筒,给围坐成一圈的小朋友们讲解文物故事。桌案上,新沂市城关小学五年级学生赵屏菲正屏住呼吸,用宣纸覆盖在仿制的青铜车马上拓印,当“车马出行图”的轮廓渐渐清晰,她兴奋地举起作品:“李老师,我拓出了古代的‘公交车队’!”

作为新沂“缤纷夏日”活动的核心场馆,新沂市博物馆积极发挥宣传教育职能,依托馆藏文物推出了沉浸式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触摸家乡的千年文脉。

“以前带孩子逛博物馆,他总说‘看不懂’,现在却追着问‘花厅遗址的陶罐能煮面条吗’。”新沂市芳草地小学学生家长王莉娜告诉记者,在上周的活动中,孩子用废旧报纸制成了“迷你版”的新石器时代陶器,“回家后他抱着历史课本对照,说要给陶器写个‘说明书’,孩子主动探索的劲头激发出来,比报多少个补习班都管用。”

“古韵传承”是新沂市博物馆今年暑期活动的主要内容,封塑、拓印、陶器手工制作、漆扇绘制等体验项目让孩子们在指间触摸历史,别出心裁的“寻宝挑战”则引导孩子们跟着线索探寻文物背后的故事,在趣味互动中加深对新沂文脉的认知。在“寻宝挑战”活动现场,记者看到新沂市新华小学五年级学生陈一诺正拿着任务卡,在“魅力新沂”展厅里穿梭。“线索说‘它生活在丛林中,个头非常大,吃得特别多’,肯定是那个古代大象!”在展柜前仔细核对信息后,她高兴地转过身对志愿者姐姐说:“我找到第三个宝藏了!原来咱们新沂也出现过这种超大型动物啊!”

看着展厅里孩子们开心忙碌的背影,新沂市博物馆馆长李建感慨地告诉记者:“我们做了一项调研,去年活动期间,只有32%的孩子能说出家乡的3个历史典故。今年活动启动一个多月来,这个比例已接近70%了。”

图书馆中的“墨香成长”

下午3点的新沂市图书馆,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书架上,12岁的徐瑞悦踮着脚尖,把一本《昆虫记》插进“自然科学”区域的图书缝隙里。作为“小小图书管理员”志愿者,她每天要整理300余册图书,给新书贴标签、引导低龄读者找书、在亲子阅读区维持秩序,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却让她有了不一样的成长。

“上周有个一年级的小弟弟找不到《奥特曼》绘本,急得快哭了。我蹲下来问他要找哪本书,他说‘要找会发光的英雄’,我想了一下,就从书架上抽出《奥特曼》绘本,看着他闪亮的眼睛,我自己也非常开心。”徐瑞悦指着胸前别着的“志愿者”徽章说,这是自己用服务时长换来的荣誉,“以前在家我连自己的书桌都懒得收拾,现在知道每本书都有‘自己的家’,这种责任感是在学校里学不到的。”

在“亲子共读”现场,城关小学四年级学生吴雨泽正和妈妈共读《名人成长传记》。“妈妈说这本书里有‘吃苦的智慧’,刚开始我不懂,读到曹雪芹在草房里写作那段,突然明白了‘坚持’二字的分量。”吴雨泽的笔记本上画着一张少年在油灯下看书的简笔画,旁边写着“向优秀的人学习”。

吴雨泽的妈妈第一次参加亲子共读活动,“平时孩子总说写作文没素材,现在他会把书中的故事改编成漫画,上周还写了篇《如果我是那个时代的穿越者》,老师给了满分。”她翻看手机里的家长群,里面全是家长们分享的孩子读书视频,“以前放学就抱着手机,现在一有空就问‘妈妈,这周图书馆有什么活动’,这种转变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新沂市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说,今年暑期到馆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210%,借阅量突破3万册,志愿者服务时长累计达1.2万小时。“我们特意设计了‘图书漂流’活动,让孩子们把读过的书贴上心得标签,传给下一位读者。”他拿起一本《海底两万里》翻看,扉页上贴着7张不同颜色的标签,“你看,这些稚嫩的笔迹里,藏着孩子们最真实的思考,孩子们在观点碰撞中,一起健康成长。”

科技馆内的“科学探秘”

傍晚时分,科技馆的创客工坊里依旧热闹非凡。“大家注意看,齿轮的咬合角度会影响机械臂的抓取力度!”指导教师正在演示机械装置的原理,桌前的孩子们瞪大眼睛,手里的螺丝刀在零件间翻飞。城关小学四年级学生赵子奕举着自己组装的“简易起重机”,激动地喊:“老师,我的起重机吊起来3个螺母!”

这个暑假,新沂市科技馆推出了丰富的小志愿者服务岗位和科普活动,志愿服务岗主要包括志愿讲解、场馆秩序维护和科普活动协助三类;科普活动除了展品讲解、科学实验展示等互动实验项目外,还有“生命安全,健康科普”主题活动,给每个参加活动的孩子传授胸外按压、防溺水、气道梗阻急救等实用技能,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在科技馆的“生命安全课堂”模拟急救区,记者看到,即将升入初中的赵易寒正跪在假人模型前练习胸外按压。“按压深度要5厘米,频率每分钟要达到100次,就像跟着《孤勇者》的节奏打拍子。”她一边念叨着要领,一边按照医护志愿者传授的方法快速按压。一番练习下来,赵易寒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但脸上却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做中学是科学探索的重要途径,比如孩子们通过组装涡轮叶片,能更直观地理解‘能量转化’的原理,比在课堂上记10遍公式都印象深刻。”新沂市科技馆相关负责人马星告诉记者,“上周的活动中,有个孩子说,长大后要为新沂建造一个零排放的垃圾处理厂,这颗梦想的种子,正是在科学探秘的实践中悄悄萌发的。”

“推动校家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落地见效,既需要我们充分挖掘科普场馆的育人潜力,做好校内外教育衔接设计,还需要我们发挥合力加强宣传引导,带动家长从一味给孩子灌输学科知识的思想中转变过来,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新沂市教育局党建办负责人李玲说,“‘缤纷夏日’活动正是落实校家社协同育人的‘试验田’,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