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澄西高中:读书不忘救国,救国必须读书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江阴市澄西高中:读书不忘救国,救国必须读书

■本报记者 蔡丽洁

▲图为江阴市澄西高中学生走进张闻天旧居开展红色研学

“江阴天堑望无涯,废垒犹存散似沙。客过风兴敌惶急,军民游击满南华。”这首陈毅元帅挥毫写就的七言绝句气势雄浑,不仅热情赞颂了江阴抗日儿女,更蕴含着一段元帅与江阴市澄西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澄西高中”)的不解之缘。如今,这首诗镌刻在澄西高中南校区信息楼前山石上,激励着一届届师生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澄西高中是一所诞生在抗日烽火中的学校,由地方爱国贤士于1938年筹资兴建,初名澄西中学。在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下,师生们组织了抗日救国的进步团体——虹光社、励进社,传播《西行漫记》《论持久战》等进步书籍,排唱抗日歌曲,排演抗日剧目,还向周边村镇居民宣传进步思想。

1939年新四军东进苏南期间,陈毅司令员率部夜经江阴,听闻澄西中学师生坚持敌后办学、宣传抗日救国的可贵义举,欣然接受时任校长孙剑华邀请,赴学校为师生演讲。10月14日,陈毅来到位于江阴璜土镇前栗山崇圣寺的老校址,与教师们交流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办学经费来源等。随后,他来到会场,用一口地道的四川话深入浅出地分析国际国内形势,阐明中国人民必然胜利的前景,还分享自己早年赴法国勤工俭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经历,勉励青年学子“读书不忘救国,救国必须读书”。这场精彩的演讲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最后陈毅司令称赞澄西中学是他到江南后看到的第一所正规的抗日中学,并资助200枚银圆解决学校办学困难。

“陈毅司令的重要讲话,深深地打动了师生们的心,引起我们思想认识上的飞跃,使我们这些在日寇铁蹄下艰难生活的澄西中学师生在黑暗中看见了光明,在彷徨中看到了出路,在迷雾中看到了方向,尤其使我们看到了希望。”曾在现场认真聆听演讲的学生周玉桂,后来撰文深情回忆被陈毅司令点燃精神火种的那个时刻。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40年4月,随着周玉桂、蒋国华、费伦3名学生秘密入党,中共澄西中学党支部成立,该支部积极广泛开展抗日活动,是江阴教育界第一个中共地下党支部。澄西中学先后有30多名师生心怀救国理想、奔赴革命洪流,其中,陈康劼、陈铭、徐志宏等6名烈士为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革命元勋的谆谆教诲和革命先烈的前赴后继,澄中人始终没有忘记。1988年,江阴市璜土镇政府和澄西中学合立“陈毅元帅演讲处”纪念碑。此后,澄西中学校园内相继建成烈士纪念碑、烈士纪念园、澄西革命烈士事迹展示馆;2009年11月,陈毅元帅之女丛军偕家人来到澄西中学,追寻父亲足迹,她在澄中校友捐建的陈毅汉白玉像前伫立良久……“一碑、一园、一馆、一像共同构成的红色育人场景,已成为我校和周边中小学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澄西高中副校长陈建红介绍说。

时光流转,初心不改。虽然澄西中学在解放战争时期已迁新址,但和平年代的澄中人从未停止为党为国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脚步。学校培养了解放军少将肖江、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著名作家高晓声等一大批国家栋梁。

2023年8月,澄西中学搬迁至江阴市镇澄路新校区,更名为江阴市澄西高级中学。2023年9月,学校实施的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赓续红色基因的新时代奋斗者行动”顺利结项。2024年5月,澄西高中获评“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近年来,澄西高中在校园环境、课程建设、活动组织上协同发力,提炼出以“弘毅”为校训、以“弘毅励进”为精神内涵的发展之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奋斗者”红色读本,开发“励进”特色课程体系,打造红色育人立体格局。

历久弥新的革命精神始终激励着澄西学子。2024年8月,澄西高中高一新生王子优在参加“寻根溯源”14公里徒步拉练后说:“想到先辈们比我们艰苦得多,我当时就一个想法,坚持走完‘小长征’!”她说,等到高三时,学校会组织“重走毅行路”活动,再回学校旧址,重温初心。澄西高中不仅在清明节组织“缅怀先烈祭英魂”祭扫活动,还在每个学期组织“寻找陈毅的足迹”研学实践,引导学生学习感悟先烈“立大志,行大事”的魄力和勇气。学校1998届毕业生、现为解放军大校的陈小强感慨地说:“母校的红色基因让人始终保持进取姿态。”

今年9月1日,在澄西高中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北校区,高大的陈毅元帅铜像身后是记录和展示学校革命历史的化雨园。开学典礼上,身着迷彩的澄中学子身姿挺拔,青春的呐喊响彻云霄,革命先辈的不朽精神正鼓舞着年轻的学子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未来,随着我们持续深化红色基因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沉浸式’红色育人场景的打造、跨学科红色校本课程的开发、红色育人特色活动的开展,将助力学校培养更多兼具家国情怀与时代担当的新时代奋斗者。”澄西高中校长宗德君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