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做教育就是做文化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姑苏:做教育就是做文化

——百年老校的文化传承与时代创新

■惠兰

千年古城,“核”在姑苏,其教育风貌亦如古城格局般典雅深邃。六所百年老校的教育行动宛如六扇雕花窗棂,透过历史光影,将姑苏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动人图景铺展开来。

文化基因铸魂:

百年老校的精神密码

姑苏百年老校的精神特质,深植传统根脉,追寻时代脉搏,孕育出独特文化品格。

守正创新的文化风骨。振华中学“诚朴仁勇”的校训跨越世纪,从王谢长达女士创办女子学堂的破冰之举,到如今“AI+创客”的科创实践,始终将家国情怀与时代精神熔铸一炉;善耕实小以“一生向善,百年勤耕”为校训,既承续“耕读传家”的厚朴智慧,又创新“解码未来”的课程样态……传统与现代生动对话,历史与当下映鉴对接。守正以固本,创新以开源,姑苏百年老校始终风骨铮铮,朝向未来生长。

精致典雅的文化场域。平江实验学校以“大成殿—平江书院—长元学斋”为一体两翼的宏大格局,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交相辉映;十六中学内,百年古银杏与英华楼、毕园等相映成趣,竹影书声间流淌着“信、实、爱、敬”的学校精神……环境即课程,一草一木皆育人。文化绿洲弦歌不绝,姑苏百年老校始终古韵今风,润物无声。

各美其美的文化个性。东中市实小的“宁朴勿华”,传递着“质朴为本,育人铸魂”的教育哲学;沧浪实小“立本致远”的校训,既传承抱朴守真的文化精髓,又赋予志存高远的时代内涵……“认识你自己”,是文化最本真的精神底色。姑苏百年老校始终在立德树人的华彩篇章中,书写着独属于自己的文化诗行。

区域机制赋能:

老校焕新的姑苏方案

百年老校的集群发展,离不开姑苏教育机制赋能的系统支撑。

“百年”工程引领,系统擘画蓝图。姑苏启动“百年老校传承发展”系列工程:编制《姑苏百年老校绿皮书》、发布文化创生培育课程、研发教师发展“文脉”资源、开展课题研究与课堂转型探索、设立专项资金提升基础建设、出版文化校园读本……姑苏始终将“百年老校”的传承与发展作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与关键。

“集团化”聚能,激活共生效应。区域以集团化办学实现高品质覆盖,推进“文化共建—师资共享—课程共研”等机制,推动百年老校从“单兵突进”转向“协同发展”。“百年老校”引领集团发展的新文化群落现象,正成为“文化创生”的鲜活案例。

“非遗+百年”融合,创生育人方式。姑苏系统推进非遗技艺进校园,涵育出沧浪实小“蕙心美缂”、振华中学“苏作工艺”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育人品牌。“千年非遗+百年老校”的深度融合,让姑苏学子在文化浸润中幸福成长。

双向奔赴未来:

名城、名校熠熠生辉

作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姑苏区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在姑苏,教育即文化。当老校琅琅书声与古城建设号角同频共振,当千年文脉与中国力量深度交融,我们正以“百年老校的文化传承与时代创新”为路径,为未来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姑苏方案。

(作者系苏州市姑苏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