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965工程”,全面提升农村学生素养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实施“965工程”,全面提升农村学生素养

■刘国营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进入新时代后,群众对高品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当前,社会和家长对学生的人格素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提出较高要求,而学生在基本能力、基础素养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基于这样的现实,溧阳市竹箦中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出并实施“965工程”,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出发,构建习惯养成机制,让他们先成人后成才,成就美好人生。

“965工程”的“9”是我们对学生基本能力、基础素养等方面提出的9项规范,具体要求为:卫生干干净净、物品整整齐齐、桌面清清爽爽、坐姿端端正正、自习安安静静、读背书声琅琅、课堂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行为大大方方。要求看似简单,也很朴实,甚至有些“老套”,但都蕴含新意和深意,目的是让学生能快乐地生活、高效地学习、融洽地交往,展示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

卫生干干净净。这看似是简单的环境维护要求,实则是“自控力”培养的重要切入点。保持校园的整洁,需要学生主动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无论是课间及时清理垃圾,还是放学后主动整理公共区域,都需要克服“等一等”“放一放”的惰性,将维护卫生的要求转化为自觉行动。这种日复一日的坚持,正是“自控力”从“被动约束”到“主动自律”的蜕变过程。

物品整整齐齐。这看似是简单的收纳要求,实则是培育萌发“创新力”的土壤。学生突破“左边杂物、右边物品资料”的传统整理模式,用颜色编码区分学科资料,用废旧材料自制富有创意的收纳盒。从“整齐存放”到“个性化分类”,正是“创新力”从萌芽到生长的关键一步。

桌面清清爽爽。这看似简单的整理要求,实则是“执行力”培养的重要起点。从“意识到需要整理”到“动手完成整理”,再到“长期保持整洁状态”,这一过程不仅考验行动的及时性,更要求持续的坚持。学生只有将整理要求真正落实到日常行为中,才能使“执行力”实现从“被动执行”到“主动落实”的蜕变。

坐姿端端正正。这看似是对学生体态的要求,实则藏着许多“微语言”。学生听讲时挺直腰板、全神贯注,不仅能提升学习效率,更会让教师感受到认真配合的态度;而如果不在意坐姿,则可能传递出懈怠、不尊重的信号。这就像无声的沟通,个人的姿态在向周围人诉说着态度与情绪。保持端正的坐姿,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维护自身形象的需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肢体语言。

自习安安静静。自习课上,学生克制自己不随意交谈、不制造噪声,不仅遵守了纪律,也体现了懂得换位思考、照顾他人需求的品质。安静自习的过程,其实是在培养学生控制自我行为、照顾他人感受的意识,这也是集体生活所需的基本素养。

读背书声琅琅。这是“执行力”在学习场景中的生动体现。我们设立早读和晚读环节,引导学生迅速进入状态,把“记住知识”的目标转化为大声朗读、反复记忆的行动。无论是早读时克服惰性投入朗读,还是晚读时面对复杂知识点坚持背诵,都需要强大的“执行力”支撑。从逐字逐句跟读,到通过制订计划、寻找方法高效完成目标,都是“执行力”从“机械执行”到“策略执行”的进阶过程。

课堂认认真真。课堂是“领悟力”培养的核心场景。“认认真真”的要求,促使学生从被动听讲转向主动思考,在教师讲解时,快速捕捉重点,梳理知识脉络;参与课堂互动时,分析问题本质,提炼解决思路。而这些正是让“领悟力”深化进阶的过程。

学习踏踏实实。我们要求学生在制订学习计划时,打破“按时间分段学习”的模式,尝试“按知识点学习”的新模式;分析错题时,不仅要纠正错误,更要通过跨学科知识迁移总结全新解题思路;限时训练中,积极探索“逆向推导法”等个性化方法。这些将“踏实积累”转化为“创新实践”的过程,正是“创新力”从量变到质变的蜕变历程。

行为大大方方。一个举止得体、谈吐自然的人,总能让人如沐春风。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声音洪亮、条理清晰,既展现自信,又传递出对听众的尊重;参与小组讨论时,既要大胆表达观点,又要耐心倾听他人想法,这种张弛有度的行为方式,能迅速拉近与别人的距离。反之,扭捏怯懦或过于张扬的行为,都可能无意中给他人造成不好的印象。学会大大方方地展现自己,本质上是通过得体的行为语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正是一种高情商的做法。

“6”是指围绕9项规范开展的6项班级评比表彰,分别为“书声琅琅示范班、学习专注优秀班、激情跑操先进班、高效休息先进班、文明就寝示范班、美丽校园模范班”。6项评比表彰起到了良好的激励作用,促使每个学生都能自觉遵守9项规范,为班级增光添彩。

“5”是指我们希望每一个走出竹箦中学的毕业生都能写一手规范字、说一口文明语、蕴一点浩然气、有一颗善良心、做一个健康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独特的精神气质。

竹箦中学实施“965”工程,坚持“五育”并举,就是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965”工程是一个内外兼修的德育培养机制,这对乡村学校的学生来说意义非凡。竹中学子可能不一定会入读知名高校,但是,他们拥有的内外兼修的精神气质,一定会帮助他们在踏入社会后,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写就人生的华丽篇章。

竹箦中学实施“965工程”,立足于溧阳的建设和发展,服务于北山老区,坚持为溧阳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随着“965工程”的开展,我校不仅得到了社会、家长和师生的赞誉,更凭借创新实践与显著成效多次登上“学习强国”等国家级融媒体平台。校园里焕发的文明气息与师生共建的美好成果,生动诠释着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

(作者系溧阳市竹箦中学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常州市特级班主任,常州市师德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