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梨园根魂 传承昆曲薪火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从舞台到高校,南京艺术学院教师单雯积极探索新时代昆曲艺术的传承发展——

守护梨园根魂 传承昆曲薪火

■本报记者 赵玉姝

“掠眉、整发、梳妆、笑……”讲台上,单雯正通过手势示范,演绎着古代女子的生活日常与喜怒哀乐。单雯是南京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学院教师,同时也是当代昆曲一位领军人。近年来,她积极探索新时代昆曲艺术的传承发展,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走进剧场。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她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颁授“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

单雯出生于梨园世家。“父亲是武生演员,小时候每天看他练三遍功,风雨无阻,我就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耳濡目染,她心中埋下戏曲的种子。

1999年,刚满10岁的单雯进入省戏剧学校,成为当时班里年纪最小的学生。早上5点练早功,练完才能吃早饭,吃完上基础课;下午上唱腔课、学戏课,压腿、劈叉、练腰。“有时候真的很疼很累,跟着大家一起叫一起哭。”天授的玲珑心加上数年勤学苦练,单雯最终以学业第一的成绩毕业,进入省昆剧院工作。

天道酬勤,进入剧团后的单雯获得一个重要的演出机会,在省昆剧院重点剧目青春版《桃花扇》中饰演女主角李香君。“那时候,每天过着排练场和家两点一线的生活,吃饭时也在琢磨台词和身段。我恶补了很多秦淮文化和《桃花扇》等方面的知识,揣摩人物内心。我想,再难也要迎难而上,努力去演。”单雯回忆道。

当16岁单雯演绎的16岁李香君亮相时,台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1699桃花扇》的成功,让单雯成为昆剧界具有影响力的青年演员。

昆曲界有一部极负盛名的剧目《牡丹亭》。自16世纪问世以来,该剧经久不衰,剧中描写的“至情之恋”打动了古今中外无数观众的心。而《牡丹亭》的女主角杜丽娘,是每一名昆曲闺门旦演员心中的“白月光”。

单雯从12岁起就学习杜丽娘的表演,这也是她演出最多的角色,至今已逾千场,一演就是20多年。记者问她:“演了这么多场,有没有腻?”她摇摇头:“没有,不仅没有演腻,还很喜欢演,每次演出,我都不停地加深对人物的理解,每场演出都可以让我积累舞台经验,都是一次新的学习过程。”单雯演绎的杜丽娘,明媚端庄、形神兼备,被誉为“最美杜丽娘”。

她和《牡丹亭》,还有一段特别的师生情缘,那就是拜师昆曲名家张继青。2007年,单雯正式拜入张继青门下,张继青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表演技艺和经验传授给单雯,并对她严格训导,单雯的表演水平飞速提高。

《牡丹亭》是单雯拜师后学习的一部戏。张继青传授给单雯的重要一条,就是表演的最高境界要“淡”。单雯回忆说:“张老师给我说戏的时候,总说要再‘淡’一些。‘浓’很简单,‘淡’就非常难,一定是经过‘浓’之后,才会变成一种‘淡’。‘淡’就像在化在身体里。”

师之造化,如时雨之恩。1984年,张继青曾凭借《牡丹亭》荣获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榜首。2019年,单雯将张继青传授的《牡丹亭》展现在舞台上,摘得梅花奖榜首。35年的轮回,是昆曲生生不息的见证。

台上观人艺,台下知人德,舞台上的“淡”也延续到单雯生活中。“张老师非常朴实,她经常教导我,舞台下的事情少计较,最重要的是舞台上要拿得出手。”张继青对舞台的纯粹追求深深影响了她。成名之后,单雯经常接到一些影视演出的邀请,她都一一拒绝。她说,要和张老师一样,“一辈子只跟昆曲纠缠”。

2023年,单雯成为南京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学院的一名教师。在她看来,传承昆曲需要用行动践行。

“台下的单老师很亲切,她总是耐心温柔地引导我,给我细致入微的指导。记得学习《寻梦》时,有个动作我总是学不好,单老师就一遍遍地示范,直到我做成功。”在单雯悉心教学下,这名学生获得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金花奖。

从演员到教师,从舞台到高校,传承就是把前辈传授的技艺,稳稳地递到年轻人手里。“传承的力量之大,或许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真切感受到。名师的指点可以让学生在舞台上少走弯路。到高校传承昆曲,这条路或许很艰难,但必须有人去做。”单雯的眼里,透着坚定。

在南艺,单雯开设了“戏曲形体”“昆曲经典剧目赏析”等课程,一线教学让从小接受传统戏曲教育、具有扎实基本功的单雯对戏曲有了新的思考与探索。她喜欢和学生探讨交流,一起尝试将传统的戏曲表演元素融入话剧、音乐剧等表演中。“我希望可以让年轻人,特别是学艺术的年轻人了解昆曲,也希望他们以后可以在从事的艺术中融入昆曲表演的精髓。”

舞台之下、课堂之外,单雯一直积极探索昆曲艺术的传播新模式并扩大其在青年中的影响力。她先后多次受邀在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授课。“单老师的讲座是以昆曲闺门旦表演艺术为主题,从扮相、情态、身段、唱念4个部分来介绍,她亲自示范表演进行直观展示,讲解很细腻。”一位南京大学的听众说。

今年4月,单雯多了一个新身份,她当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一届戏剧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她说:“很荣幸能够当选,希望今后可以在各个教育领域去普及、传承昆曲,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昆曲并产生兴趣。现在,有大批的年轻观众走进剧场,传统戏曲会有光明的未来。”单雯的声音清晰而有力,“舞台是我的生命,传承是我的使命。我会尽微薄之力用传统文化滋养学子心灵,把昆曲艺术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