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有所“暑”,成长有“伴”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泰州市姜堰区织密公益暑托网,破解“带娃难”——

乐有所“暑”,成长有“伴”

■本报记者 王琼 通讯员 钱佳俊

“活动一下腕关节和踝关节……”清晨6点20分,泰州市姜堰区三水公园内,南石社区“彩虹助跑团”的16个孩子在志愿者和家长带领下,沿着步道慢跑。这充满朝气与活力的一幕,是姜堰区“青仔公益暑托班”服务落地的真实写照。今年暑期,该区聚焦破解“带娃难”痛点,在村(社区)、企业等场地精心打造49个暑托服务站点,为2500余名青少年提供“教育+托管”相结合的公益服务。

服务加码,

打通托管“最后一公里”

上午,位于姜堰经济开发区(三水街道)的泰州中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迎来一群“新”面孔。“暑托班的孩子们上午8点过来,下午5点半离开,午餐也是统一配送。”中来光电党支部书记高秀萍说。今年是姜堰区教育局与中来光电合作办班的第三年,姜堰城西学校教育集团31名教师免费为中来光电的职工子女提供12类课程辅导,切实解决了职工子女假期看护难题,让孩子们“有所托”也“有所获”。

织密服务网络,合力是关键。今年暑期,姜堰团区委、区教育局、区关工委再度携手,科学布点,在社区(村)、企业设立49个站点,深入基层一线,将优质服务送到青少年“家门口”和父母“工作地”。团区委动员青年志愿者、链接优质资源;区教育局统筹调配师资、提供专业支撑;区关工委广泛发动“五老”人员积极参与。三方目标同向、资源互补,构建起覆盖面广、响应迅速的保障体系,有力推动暑托服务从“有”到“优”、由“点”及“面”跃升。

“社区暑托班解了我的后顾之忧,现在跑单更踏实了!”外卖员刁单圣在罗塘街道老庄社区暑托班门口送孩子时,脸上满是轻松。针对辖区内新业态就业群体众多的情况,老庄社区整合大学生志愿者、文艺爱好者、退休教师等群体力量开设暑期托管班,自7月7日开班以来,已接收20余名外卖员、快递员子女。老庄社区党委副书记刘芳表示,暑托班将持续优化课程,让新业态群体感受社区关怀,安心地投入工作。

内容加量,

满足青少年成长需求

不同于传统托管,今年姜堰区暑托服务构建“服务引领、法治自护、素质培养、综合实践、作业辅导”5类课程体系,广泛征集优质课程资源,推动服务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

“能不能告诉我,你画的树上为什么结满了苹果呀?”在锦联社区内,心理专业志愿者潘月芹正引导孩子进行“房、树、人”绘画创作。一幅画,成了打开孩子心扉的钥匙。张书源是小杨社区暑托班的“常客”,今年是他跟着教练吴凤晔学习打篮球的第二年。运球、传球、投篮……教练细致地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张书源和伙伴们挥汗如雨,劲头十足。天目社区里,原创情景剧《“免费皮肤”陷阱》《再玩一局!》轮番上演,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学习识别诱惑、增强自控能力。陈庄社区辅导站内,“无人机”成为最受欢迎的项目。在大学生志愿者的指导下,孩子们灵巧地操控无人机绕过各类障碍物,稳稳抵达终点。

传统文化的浸润同样有声有色。康华社区的孩子们在晨间学习姜堰里下河地区的传统舞蹈“滚莲湘”,非遗的种子在心里悄然萌发。“暑托班有很多有趣好玩的课程,还能认识新朋友。”振宇社区的象棋课堂上,四年级的汤华骏正和五年级的钱殷捷对弈,两人下棋时常难分伯仲,很快成了好朋友。中天社区今年的课程主题为“传统文化大观园”,来自凤凰园小学的美术教师一笔一画地指导孩子们绘画荷花;“民俗小课堂”上,孩子们在民间艺人钱鸿儒指导下感受剪纸的别样魅力。“课程将从7月初一直持续到8月中旬,我们希望通过开展看得见、摸得着的活动,让传统文化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孩子们能够感知的美。”中天社区党委书记王芳说。

红色研学活动是今年姜堰区暑托班的一大亮点。马厂社区组织25个孩子走进位于海安市的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开展红色研学活动,感受革命烽火,赓续红色血脉。蒋垛镇团委组织“青仔”们走进蒋垛苏维埃纪念馆,聆听“红领巾讲解员”讲述苏中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发展、斗争的故事,在重温历史中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保障加持,

确保家长安心无忧

安全是托管的生命线。姜堰区各社区严格按照规范流程做好招生登记工作,招募辖区热心居民、“五老”群体等加入志愿者队伍,并从安全救护知识普及、暑托班运营经验分享等角度进行专业培训和辅导。所有暑托班均张贴安全告示、应急管理制度,增设围挡,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每日记录并上报安全巡查记录、学生健康情况、志愿者日志等,给孩子们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充分保障入托后的安全。

开班第一课,中天社区联合检察院、派出所、消防大队等部门开展“安全‘童’行”主题宣讲,民警通过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等方式,向孩子们普及防溺水、交通及居家安全知识。“我们特别设置了‘安全闯关赛’,用游戏化的学习方式让安全知识入脑入心。”中天社区工作人员说。

暑托班中,随处可见的“红马甲”是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记者了解到,除了近200名“五老”志愿者,大部分都是假期返乡的大学生。经过招募,他们成为社区暑托班孩子们的“大朋友”。三江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芯星向荣”志愿服务团14名大学生积极响应号召走进陈庄社区,依托所学专业知识,用前沿科技知识点燃暑托班孩子们的求知火花。志愿团成员谢祺煌告诉记者:“在这里,每天都有新收获。希望我们能为小朋友点亮一束探索新知的光。”

据了解,自2015年开班以来,姜堰区“青仔公益暑托班”已进入第十一个年头。今年,全区共有432名在职教师参与志愿服务,优先关注6—14周岁城乡困境青少年、农村留守儿童、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兴领域群体子女等。姜堰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秋季学期开学前,全区将继续做好暑期托管服务,努力打造一个让青少年乐有所“暑”、安有所“托”、成长有“伴”的假期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