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心动”五法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让学生“心动”五法

■卫晓燕

进入新时代,教育场域也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而变得复杂。如今,高中学生都是“00后”,普遍有着较强的创新意识、自主意识和学习能力,但挫折承受力、合作意识和换位思考等能力还有待加强。

如何通过教育让学生“心动”,继而走入学生的世界,看到他们内心的丰富博大和纠结无奈?如何合理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教师可以尝试这样做。

强化愿景引领。愿景是人们为之奋斗希望达到的图景。愿景的巨大力量不仅来自这个美好未来本身,更在于人们确立愿景后为之奋斗的荣誉感、使命感和神圣感。

班主任接手一个新班级后,必须快速熟悉班级情况,做好班级愿景设计,与学生共同确定愿景规划。我希望我的学生自信乐观上进,希望集体温暖美好,进而实现“4班因我而骄傲,我以4班而自豪”的愿景。于是,我以“和谐奋进”为班级管理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敢于竞争,挑战心中对手;争取上进,超越原来自我”的目标。

在这样的愿景引领下,孩子们的内心被触动。经过一年的励志教育、沟通鼓励,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学习积极性被充分激发。

尊重学生个性。“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个性与优点,这需要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

个性是一种资源。作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充分挖掘和利用这种资源,对学生进行量身培育,把他们培养成多样化的人才,为他们的未来奠基。

教师应该像木匠珍惜每一块木头一样,赏识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要找到学生的闪光点,激活学生的内驱力。培养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是教育的目标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积极沟通鼓励。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常使人变得焦躁、急于求成。但情感、习惯是急不来的。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培养和品德养成,都需要经过反复的训练与实践。教师要有“等一朵花开”的耐心,坚持正面教育、循循善诱,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班上有一个男生,脾气倔强暴躁,看谁都不顺眼,屡屡违反纪律。我耐着性子多次和他沟通,效果都不理想。后来,我发现他打篮球时和同学有说有笑、相处融洽。于是,我适时告诉他:老师和同学都喜欢打球时的他,不喜欢上课时违反纪律的他。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他人好好合作。此举很有效果。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赞赏和认可,面对性格迥异的学生,教师需要多一点耐心和细心,了解真相,发现契机,多沟通、多肯定、多鼓励,用一颗耐心唤醒一颗真心。

坚持严慈相济。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和蔼不等于放纵,严格不意味冷峻。青春期阶段的学生心智发展还不成熟,但由于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急切希望摆脱师长的管教。如果教师此时一味迁就妥协,就难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也就难以改变。

师生之间既要讲究“师道尊严”,又要讲究“和风细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遇到困惑、出现差错,教师要有开阔的心胸,引导他们认识错误,吸取教训,把错误变成宝贵的人生经验。

注重自身修养。教师要想被学生喜爱,让学生亲近敬服,必须持续不断地提升自身修养。

要善于学习。年轻教师可以向老教师学习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方式、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等;老教师可以向年轻教师学习他们与学生打成一片的途径与方法。教师还应该通过阅读、培训等多种途径,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要做好表率。“欲明人者先自明,欲正人者先正己。”教师要自觉提高道德修养,具备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和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等,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给学生带来正面影响。

打开学生心房,让他们愿意倾诉、聆听、接受、成长,需要教师爱的力量。真正的爱,体现在对生命差异的尊重,对不同花期花蕾的耐心等待、呵护与唤醒。教师要学会爱,爱得冷静,爱得深沉,爱得艺术。

(作者系江苏省天一中学资深班主任,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无锡市德育工作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