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扩大思政育人“朋友圈”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南京财经大学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不断扩大思政育人“朋友圈”

■本报通讯员 施卫娟 记者 阿妮尔

“请利用手中的卡片,以小组为单位,计划开支,安排一次愉快的春游。”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来到南京市金陵小学,为四(4)班学生上了一堂“财商思政课”。“不合理消费行为有哪些”“什么是消费陷阱”……通过故事、游戏和角色扮演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大学生耐心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价值观,提高财经素养。

这是南京财经大学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一次生动实践。近年来,该校通过课程衔接、社会协同、活动联办等方式打破学段壁垒,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通的一体化育人体系,不断扩大思政育人“朋友圈”。

搭建“大平台”,

下好协同育人“一盘棋”

“高中和高校的思政教育如何有序推进、紧密衔接”“如何把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财经人才培养”……近日,南京财经大学联合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南京财经大学常州校友会举办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背景下财经人才贯通培养研讨会,提出通过“高中启蒙—高校深化—校友反哺”全链条模式,深化校地、校校、校企合作,推动教育资源整合,构建贯通式育人生态。

近年来,南京财经大学持续开展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教学研究、人才贯通培养研讨,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研—共教—共评”的一体化建设协同机制,下好大中小学紧密衔接、校内外深度互通、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协同育人“一盘棋”,实现思政教育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今年,南京财经大学《萌动校园,“金小鳄”传好“廉洁”接力棒——打造跨学段“廉洁”教育链,共绘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新篇章》入选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典型案例。该校金融学院“金小鳄”网络思政工作室与多所中小学联合打造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实践基地,从小学的“故事链”到中学的“逻辑链”再到大学的“问题链”,聚焦廉洁教育,实现全学段无缝衔接。

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等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与江苏国家安全教育馆、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小学部共建大中小学一体化国家安全宣教志愿服务队,与南京税收博物馆共建“财税文化”大中小学一体化馆校思政教育教研中心……南京财经大学通过馆校共建、校校共建、校地共建,整合优质育人资源,开展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延伸到大中小学课堂。

守好“主渠道”,

跑好不同学段“接力赛”

同样是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打通大中小不同学段壁垒,跑好“接力赛”?

“原来税收不仅关乎国家,还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通过运河税收故事,我终于明白课本上‘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真正含义了!”“通过观展和思政课,我对运河税收政策变动与沿河经济带的关联性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不久前,南京财经大学联合南京税收博物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南京市建康路小学举办“大中小学同上一堂博物馆思政课”活动。3所学校的教师代表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把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学历史课、大学“税收学”课程搬进博物馆。

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即小学阶段以启蒙教育为主、中学阶段注重知识传授和价值观引导、大学阶段侧重理论深化和实践锻炼,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与方法。

为此,南京财经大学发挥“财经底色、粮食特色、工科亮色、文体增色”优势,面向小学生开设“财商启蒙课”“爱粮节粮科普课”“篆刻美育课”;面向初中生开设“清廉金融课”“普法宣传课”“党史中的财经故事课”;面向高中生精心打造“中华优秀文化中的吉祥图案故事”“食盐和住房有什么共同点?”“从统计学到人工智能”等12门“我在高中读大学”精品课程。该校还通过开展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推出了一批导向鲜明、思想深刻、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思政“金课”。

善用“大课堂”,

奏响有声有色“交响乐”

不久前,南京财经大学工会和法学院联合开展“小小法官体验暨普法嘉年华”活动,60余名教职工子女换上特制的迷你法袍,化身“小法官”“小书记员”“小辩护人”,在高度仿真的模拟法庭环境中,围绕改编自真实校园纠纷的案例展开“庭审”,在沉浸式的角色扮演中,让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理念在心中生根发芽。

这是南京财经大学“行走的思政课”生动一幕。学校坚持“开门办课堂”,通过开展主题巡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让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意义”,而且“有意思”。

侗族大歌、侗绣、南京云锦、秦淮灯彩……近日,在由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仙林外国语学校伯乐中学、贵州省从江县西山镇中心小学联合举办的“听侗歌·学非遗·共筑民族同心圆”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实践活动中,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贵州籍大学生陈佳欣和仙外伯乐中学教师祝荣芳分别带领三校师生穿越文化艺术璀璨的历史长河,感受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

2024年,南京财经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打造原创话剧《满仓》,生动演绎三代“守粮人”用生命守护“大国粮仓”的故事,在多所高校反响热烈。“‘把粮仓装得满满的!’这句话一直回响在我耳畔。”南京农业大学学生激动地说,“这部话剧使我更加坚定了从农的决心。身为农科学子,我们要赓续奋斗,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建设好祖国的粮仓。”

“高校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中既是‘参与者’更是‘引领者’。”南京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张利民表示,学校将积极承担理论引学、实践引领、资源共享等重要角色,主动对接大中小学,以思政教育滋养青少年“拔节孕穗期”,真正实现思政教育“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