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携手 美美与共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2023年以来,南京市创新实施“百所幼儿园城乡携手发展计划”,推动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城乡携手 美美与共

■本报记者 杨潇

初夏的清晨,雨花石地质公园广场上,来自南京市六合区幸福城幼儿园与北京东路小学附属阳光幼儿园的53名幼儿,通过“盲盒抽签”结对,开启了城乡幼儿的联谊之旅。孩子们交换亲手制作的树叶书签、种子画作,在“自然探秘”游戏中携手寻找雨花石的奥秘。“两园结对共建,让孩子们有了携手同游与交流合作的机会,这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难忘回忆与宝贵财富。”六合区幸福城幼儿园园长石芳感慨道。

2023年6月,南京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实施百所幼儿园城乡携手发展计划的通知》,以实施“百所幼儿园城乡携手发展计划”(以下简称“城乡携手计划”)为重要抓手,打破城乡教育壁垒,通过机制创新、专业引领、双向赋能等多维途径,构建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学前教育城乡协同发展新生态。

三级联动,激活教育双向流动

从开园之初,园内仅有一幢教学楼,到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实现“荒地”变“农场”,打造出独具特色与亮点的乡村学前教育名片……溧水区洪蓝街道中心幼儿园“蝶变”的背后,是南京市开启城乡携手计划,建立城乡区域协同联动发展机制,促进城乡幼儿园优质均衡发展的有力实践。

为破解城乡共建的传统局限,在城乡携手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南京市创新构建“市—区—园”三级联动和“行政+教研”双轮驱动的立体式推进机制,助力城乡教育资源从“相对分散”走向“双向融通”。

在市级层面,南京市教育局印发专项通知,明确计划目标与实施路径,综合考量距离远近、历史渊源、优势互补等众多因素,组织实施共建区、共建园“双结对”模式,投入3000多万元专项经费,统筹规划、指导实施。在区级层面,各区分别成立项目建设工作组,以“一区一案”的形式实施项目;共建区之间则建立常态协调机制,协同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保障计划落地见效。在园所层面,各项目园创新打造“1+1+N”结对模式,1所城区优质园定向结对1所乡村园,连带辐射周边N个农村办园点,形成“以点带面、全域覆盖”共建网络。

与此同时,南京市、区级教研室还围绕城乡携手计划设立专项教研,定期开展面向城乡项目园的研训活动。“仅市教研室每年举办的城乡携手专题教研活动就有10余场,农村教师参与研训活动的机会大大增加,城乡教研双向交流更加深入。”南京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六合区,部分乡村幼儿园在课程建设、园所环境创设等方面均有一定基础,但课程体系尚未完善,教师专业能力、幼儿园文化建设、园所管理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3年来,在城乡携手计划的立体式推进下,我区学前教育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六合区教育局幼教科科长张梅介绍说,全区9个涉农街道中心园成为项目建设园,带动10个农村办园点实现办园质量和教师队伍发展的全面提升,近年来培养出区级骨干教师15人,开发乡土课程资源包20余个。截至目前,城乡携手计划已覆盖南京市所有涉农区,城乡区域102所幼儿园参与项目建设,有效激活城乡教育资源的双向流动。

专家引领,唤醒园所内生动力

在浦口区新城实验幼儿园,城乡携手计划的专家团队量身定制的“三阶九步”提升计划正在实施中。该计划包含需求诊断、方案定制、跟踪评估3个阶段,通过田野调查、课程图谱绘制、家园共育指南开发等9个步骤,系统提升办园质量。“专家驻园指导让我们找到了‘发展密码’。”该园园长戴仕珍告诉记者,“幼儿园依托绘本开展‘阅读节’‘戏剧月’等活动,创新构建家园共育课程资源库,开发‘亲子教育活动指南’,进一步强化了家庭与园所教育的有机融合,家长参与率从58%提升至92%。”

这种对幼儿园发展各方面进行的“问诊把脉”,贯穿城乡携手计划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据了解,南京市组建了“高校专家+教研员+园长”专家团队,成员由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南京晓庄学院等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专家,市、区幼教教研员和资深园长组成,分组对每个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定点式指导。

在项目配对期,专家团队提前介入,对园所优势、短板进行诊断画像,研判园所互补、共通特质,助力“一对一”精准结对;方案论证期,逐一对建设方案进行论证,细化实施步骤,规划最优实施路径;项目建设期,动态跟踪园所建设进展,提供常态化指导;成效校准期,专家们以两年为周期开展阶段性成效评估,总结成效、查摆不足,为后续发展精准导航。

3年来,专家团队累计为项目幼儿园进行50余次方案论证,开具200多份个性化评估报告,院校专家、教研员和城区“名园”园长们成了乡村幼儿园的“常客”。“这种‘预先介入—方案论证—过程跟踪—阶段评估’的闭环指导,改变了以往‘片段式’‘局部式’指导的不足,为每所项目园量身定制发展路径,有效激发了园所发展的内生动力。”南京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专家引领的基础上,南京城乡项目园也在探索教育资源深度融合的“最优解”,推动园所内涵式发展。例如,江苏省军区第一幼儿园和六合区马鞍中心幼儿园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制订了“分层结对”策略,副园长、教科室主任分别结对,专注管理能力和课程领导力提升;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侧重音乐领域中律动教学活动指导,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两年多来,我园培养了区级教坛新秀2名,区优秀青年教师1名,区学科带头人2名,师资队伍整体实力得到有效提升。”六合区马鞍中心幼儿园园长周美云说。

赋能共生,重塑学前教育新生态

在南京市爱达幼儿园和高淳区古柏幼儿园,一场关于“自然材料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运用”的研讨活动,令两园教师印象深刻。研讨中,爱达幼儿园教师带来了在城市中收集的各类材料,古柏幼儿园教师则带来了取自当地自然环境的资源,双方教师选择以幼儿发展为核心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最终呈现的课堂效果令人惊喜,这也让两园教师深刻认识到,只有‘双向奔赴’、相互融合,才能为幼儿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南京市爱达幼儿园园长巫莉告诉记者。

携手发展计划摒除了以往“乡仰视城,城帮扶乡”的刻板模式,强调“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生共长”的发展理念,着力构建“平等、聚力、互助、发展”的新样态。在实践中,南京城区幼儿园输出先进管理经验与课程理念,乡村幼儿园则贡献乡土资源与实践智慧,形成了“双向滋养”的良性循环。城乡幼儿园通过教师互学、教研共探、管理协同,促进教育理念与实践的融合创新,实现携手发展过程中的“共赢”。

南京市五所村幼儿园将师德师风建设融入共建,让年轻教师实地感受和学习农村幼儿教师扎根乡村、安心本职的敬业奉献精神;浦口区新城实验幼儿园利用自身课程特色,结合本地资源,与南京市第三幼儿园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和课题研究;南京市于家巷幼儿园则将江宁区禄口湖秦路幼儿园在环境创设、组织开展儿童游戏等方面的有益经验和做法转化应用到自身保教活动中,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从“物理结对”到“化学融合”,南京的探索展示出学前教育城乡协同发展的创新路径。

“当城乡幼儿园打破空间界限、资源壁垒实现双向流动,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更是教育公平的深入推进。”南京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将立足携手发展计划,以儿童发展为中心,以城乡协同为路径,追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创新实践,为新时代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生动的“南京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