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南京大学以数字平台赋能终身教育高质量发展——
为更多学习者提供“在线课桌”
本报讯(记者 阿妮尔)人工智能学院教授詹德川主讲《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历史和进展》;文学院教授孙书磊主讲《昆曲为何能够位列首批世界“非遗”榜首》;物理学院教授梁彬主讲《这一“声”穿越千年:从天然声学材料到人工声学材料》……南京大学“诚计划”系列直播以每周1期的频率稳定开展,让校内校外众多学习者轻点指尖,就能通过“在线课桌”自主学习,在各类高品质学术讲座中提升自我。
“诚计划”是南京大学终身教育学院联合校友总会于2022年推出的“校友终身学习辅助计划”,由院士、文科资深教授及国家级领军人才组成的顶尖学者团队,围绕南大故事、国家战略、学科前沿、行业动态、科学与人文素养等主题,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目前,“诚计划”已开展近160期,成为南京大学面对全体社会公众开放的大型直播讲座品牌,参与学习者超60万人次。
“我们积极探索数字赋能终身教育路径,不断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构建覆盖广泛、资源优质、模式多样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南京大学终身教育学院院长韩顺平说,学院以南京大学20余年网络教育沉淀数据为资源池,加强数据挖掘,激发数据要素活力,努力构建线上线下相互融通、数据驱动的精准高效学习生态。
据介绍,2020年底至今,南京大学自主研发“暾学堂”智慧学习平台,通过专题、课程、慕课、案例、讲座、短视频等形式发布1000多门线上课程资源,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讲好中国故事,开展科学普及、人文经典解读、老年教育、艺术修养等多类课程,不仅服务于南京大学师生,还面向社会公众,助力终身学习理念落实。目前,平台融合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通过智能推荐、个性化学习路径定制,为学习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学习体验,已有超过12万名注册学员。
“有了高效运转的数字平台,学习者可以打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学习,我们也可以在线了解各门课程的学习情况,跟踪注册学员的学习情况,方便进一步设计和管理在线课程。”南京大学终身教育学院副院长闵红平告诉记者。数字化平台构建起开放灵活的学习路径和精准适配的支持服务体系,为不同背景、不同地域、不同需求的学习者提供平等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也为学院调整课程设置、关注学员学习情况提供参考。
此外,南京大学还坚持以满足社会需求牵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通过产教融合紧密服务乡村发展需要,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乡村运营师”培训项目,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一年多来,共举办乡村振兴有关培训班20余项,培养人才近2000人。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训项目,面向企业高管招募30多名职业生涯导师,创设“踏板工程”、低空经济卓越人才高级研修班等特色培训项目,一年来共举办就业创业相关项目近20个,培训学员近千人。
下一步,南京大学将持续升级数字平台“暾学堂”,构建更为开放灵活的学习路径和精准适配的支持服务体系。该校将推进“三馆两区”联动,推进教育资源动态优化与协同共享,实施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资源互通以及校区与社区双向联动计划,创造丰富多元学习场景。同时,探索建设以未来图书馆、未来教室、未来课堂、未来社区为主体的“未来学校”,推动育人范式的根本性变革,为学习型社会提供前瞻方案。
“南京大学将坚定不移推进数字赋能终身教育,让学习资源更丰富优质、学习方式更灵活便捷,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贡献更多‘南大智慧’和‘南大范例’。”南京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