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一代教育者的生命叙事与精神图腾
■赖加福
《天下中师生》
王刚 肖开玉 主编
贵州教育出版社
2025年的夏天如约而来。赶赴这场夏日盛会的,除了竞放的百花、抽芽的草木,还有刚从快递站取回、此刻正静静躺在我书桌上的《天下中师生》第一辑(上、下册)——书页间飘散出浓郁而醉人的墨香。
《天下中师生》文集由贵州中师生肖开玉、王刚发起编纂,于2025年2月由贵州教育出版社出版。这部文集收录了征文活动中106位中师生的忆述和自传,字里行间流淌着真实与质朴,万千文字共同勾勒出中师生群体激情燃烧的人生画卷。书中既有中师生平凡的人生轨迹,更有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炽热情怀——这是一群人用一生坚守谱就的生命赞歌。
作为文集作者之一,我在参与为期一年的征文活动时,已逐篇阅读了其中所有文章。每一次阅读,心灵总会受到一次深刻洗礼。我被中师生们扎根农村教育、默默坚守的执着深深触动,更因他们数十年如一日、无私奉献的教育情怀热泪盈眶。
在《天下中师生》中,我触摸到了400万中师生成长的年轮与奋斗的印记,他们的欢笑与泪水如此鲜活,辛酸与甘苦这般真切;更触摸到了时代浪潮中那份坚韧与担当,以及作者们对教育事业近乎赤诚的热爱。
回溯20世纪80至90年代,面对师资匮乏的困境,为快速充实小学教师队伍、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国家大力推进中等师范教育发展。一时间,许多成绩优异的初中毕业生纷纷选择报考中师,由此踏上教育之路。
正如肖开玉在《序》中所写:“他们毕业时,稚气未脱就成为乡村教师,甚至定点到极为边远的农村小学任教,孕育桃李,默默奉献,为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经济腾飞提供了助力。”在书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故事。比如焦彩霞的《14岁师范逐梦,40年粉笔人生》,以细腻笔触记录了作者在中师求学时的青葱岁月以及长达40载的小学教师生涯,让读者仿佛也置身于那个充满激情与梦想的年代。
在《天下中师生》中,我还触摸到了中师生群体的教育情怀与品格魅力,正是这份精神底色,赋予这本文集震撼人心的力量。在农村艰苦的环境中,中师生克服了重重困难,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责任与压力下稳步前行。他们用平凡的人生,诠释了朴素而坚韧的精神内核——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勇于奉献、扎根基层。这种精神,照亮了中师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温暖了一代又一代学子,更托举起中国农村基础教育充满希望与光明的未来。
李再春在《有个姑娘叫小米》中写下这样的细节:那个叫小米的学生,希望老师留下来不要调走,送了一双袜垫给老师,一只上面绣着“感谢老师”,另一只绣着“一生感恩”。这种不加雕琢的真挚叙事,让每个故事都迸发着直抵人心的力量,引发读者内心最深处的共鸣。
《天下中师生》通过讲述鲜活的故事,将中师生的生命体悟和责任担当具象化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为当代教育工作者树立起可感可触的精神坐标。在教育事业面临转型挑战与发展机遇的当下,传承和弘扬这份精神,更显其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2000年起,中师招生逐步取消。如今,中师生已成为一个特殊的历史名词。但他们对教育事业无怨无悔的奉献,始终是不可磨灭的社会记忆。《天下中师生》不仅是对这一群体的深情致敬,更是对以他们为代表的平凡教育人的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