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点亮”到“全域光”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近年来,高邮市创新组建城乡联盟,深化集团化办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积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从“单点亮”到“全域光”

■本报记者 李大林 糜晏嵩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3D打印和激光切割,制作出了微缩版电梯模型和电动车模型。今天我们的目标是让电梯摄像头更聪明,能够自动识别并拒绝电动车进入。”前不久,在高邮市秦邮实验小学的“创客空间”,30多名学生围坐在一起,参与课后科创社团活动,指导教师高峰的一番开场白,迅速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

记者采访了解到,秦邮实小的课后服务,既有合唱、舞蹈等传统项目,又有彰显乡土特色的扬剧、秸秆画课程,还有前沿的科创课程。从一所城郊接合部学校发展为群众普遍认可的“家门口的好学校”,秦邮实小的华丽转身,是高邮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生动缩影。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我市强化统筹引领、协同推动,通过组建城乡联盟、深化集团化办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等举措,不断提升办学内涵,打造优质发展共同体,为学生生命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全面赋能。”高邮市教育体育局局长徐晓君说。

“手拉手”,城乡学校共提升

“这里有一张半杯水的图片,看图说话,你会想到什么?”“有人会说,怎么只有半杯水;但也有人会说,有半杯水,真好……”

不久前,秦邮初中城乡发展联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活动在高邮市临泽镇周巷初中举行。心理健康教师谢颖从半杯水引入,引导学生换个角度看问题,积极做好考前心理调节,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拉近距离、放松心情。围绕谢颖等教师的课堂展示,参与研讨的联盟内教师进一步交流各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深化“心理教育服务学生成长”的教育理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乡镇学校布点多、生源少,城区学校规模过大,长期制约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高邮市小学学段为例,当前,全市小学在校生约2.9万人,其中城区学校学生约2.3万人,占比超过78%。与此对应的是,全市34 所小学,有 24 所分布在各个乡镇、街道。

为推动全市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高邮市按照“科学评估、应留必留、先建后撤、积极稳妥”的原则,不断优化学校布局。在此基础上,2023年8月,高邮市教体局出台《高邮市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发展联盟建设实施意见》,通过组建城乡学校发展联盟,推动城乡学校深度融合,促进联盟内学校办学理念、管理制度、师资建设、教育资源等共建共享,不断缩小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办学差距,打造互利共赢的发展共同体。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共组建13个联盟,其中小学组建8个联盟共30所学校,初中成立5个联盟共20所学校,每个联盟以1所城区规模校为牵头校,1—4所农村校或小规模校为加盟校。

“城乡学校发展联盟实行牵头校统筹下的一体化管理工作机制,各成员校之间实现管理互通、师资互融、质量互进、内涵互建、责任互担。”高邮市教体局副局长姚国平告诉记者,为强化联盟内互动交流,每学年初,各联盟要制订并上报年度工作计划,如合理安排德育交流、教学研讨、读书交流、质量分析等交流活动每月不少于1次、每学期不少于4次等,并以牵头校和加盟校分类考核为抓手,严格落实过程管理,确保工作实效。

联盟好不好,关键看成效。记者采访发现,经过两年实践,各联盟都摸索并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规范,激发了办学活力,有效促进了区域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如秦邮初中所在的联盟通过建立统一的管理提升机制,打通联盟内各校工作计划、科室工作安排,统一专业研修方案等,一体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作为牵头校,秦邮初中将17个学科备课组全部向周巷初中等加盟校敞开,联盟内各学科同步备课,有效提升了加盟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齐步走”,城区学校一样优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集团化办学能够更好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高邮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戴富春是高邮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的亲历者。2020年全市启动集团化办学工作后,他先后在高邮市第一小学和高邮市实验小学任职,两所学校组建教育集团并成功孵化分校,都离不开他的努力和付出。

2020年6月,高邮市教体局出台《高邮市教育集团化办学实施办法》,正式启动城区热点校牵手薄弱校的集团化办学实践。该《办法》结合区域内城市化进程、人口分布密度、交通状况、校区办学条件等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区划分的历史沿革,保持学区范围相对稳定,实行就近入学,分校区管理,在平稳中推进融合发展。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集团化办学前,高邮市宝塔小学可容纳24个班,但由于群众认可度不高,实际上只有16个班,学生不足800人。2020年7月,高邮市成立第一小学教育集团,高邮市第一小学改为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府前街校区,宝塔小学改为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宝塔校区,两个校区按照“统一招生、统一编班、统一课程设置、统一教学管理、统一评价”和“管理队伍共享、教师队伍共享、教学资源共享”的“五统一、三共享”原则打通管理。

不仅如此,为打消家长顾虑,在正式招生前,结合年龄、性别、能力等因素,两个校区所有教师全部打散进行均衡搭配编组,宝塔校区一年级语数英学科教师大多是原第一小学的骨干教师。“这一举措彻底打消了家长疑虑,家长们不再挖空心思给孩子择校了,宝塔校区当年招生异常火爆。”戴富春说。

顺利迈出集团化办学的第一步后,按照就近入学、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思路,2022年7月,高邮市教体局又推动成立高邮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将原高邮市城南经济新区小学纳入实小集团。

“集团化办学改变了各校‘单打独斗’的管理模式,形成了‘一校多区’的新格局。各集团按照‘多个校区、统一管理、资源共享、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实现人事、经费、业务管理、评估考核的统一。”据高邮市教体局基教科科长秦金星介绍,新的管理格局既集聚智慧、共享资源,也鼓励各校区结合历史积淀,打造自身文化、丰富办学内涵,形成百花齐放、各美其美的发展态势。例如实小集团以原实验小学的“蓓蕾文化”为核心,各校区围绕“让每一朵蓓蕾自由绽放,让每一个生命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实施“七彩蓓蕾”教育,培育“七彩蓓蕾”好少年。在此基础上,实小教育集团西校区以“驿路文化”为起点,开启了从“驿路”到“e课程”的特色文化建设之路;城南校区大力探索“崇真”文化建设,逐步形成“崇真蓓蕾”“崇真园丁”“崇真课程”等校园文化。

“一样好”,师资力量稳步走

近日,高邮市教体局组织“秦邮优教·薪火相传”第一期年轻干部集中外出考察学习活动。培训学员分小学、初中、高职中3个组别,分别走进扬州市梅岭小学、梅岭中学和扬州大学附属中学参观学习,并围绕学校办学体制、教育教学管理、教师专业成长、校园文化建设等内容,与3校负责人及相关教师面对面交流、深入探讨。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征程上,高邮市紧抓干部队伍和骨干教师培养,出台《高邮市教体系统“秦邮优教·薪火相传”年轻干部培养实施方案》和《教体系统校级干部精准识别和科学评价办法》,启动优秀年轻干部培养计划,组织50名学校中层干部、优秀教师开展为期一年的培训,重点实施“3+X”培养计划,优化年轻干部的培养储备、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考核等,不断提升年轻干部的能力素养。

为建立健全教育部门统一管理、学校按岗聘人、教师有序流动的动态管理机制,高邮市进一步深化“县管校聘”改革,打破校际壁垒,完善行之有效的干部、教师轮岗交流模式。结合城乡学校发展联盟和集团化办学实施办法,各教育集团和城乡联盟也“各显神通”,因校制宜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如天山小学、南海中学等校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乡村教师培育站等平台作用,定期开展名师跨校执教、特级教师送教下乡等活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城北小学、周巷小学打破校际、区域壁垒,签订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结对协议,以“优师”带“青师”,实现协同并进。

“为强化统筹引领,我市着力建强市教师发展中心、片区教研站和学校三级研训网络,为教师专业发展构筑坚实的支撑体系。”高邮市教体局副局长夏本红告诉记者,全市现有省市级名师、研训员领衔的名师工作室28个,覆盖从学前到高中的各学科。高邮市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研训员蹲点学校,每周到校参加校本教研,开展微讲座。学校依据各学科现状和改进需求向研训部“下单”,各学科研训员根据学校需求量身定制研训活动,助力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成长。

为推动教师进一步锤炼教育教学技能,高邮市还大力推进“邮你好课堂”建设,开展“千名教师课改大比武、百名骨干示范大展示、十大课改先锋大汇报、优秀课改校长大讲坛”的“千百十优”课改行动,不断深化课堂改革。同时,深入推进“三名”“三航”工程、青年教师工作坊建设,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论文大赛、教学大赛、课题研究,常态化开展名师工作室培训、教科研开放日、教学成果评审等活动,打造坚实的教科研人才矩阵,培塑教科研生力军。

“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在发展思路上守正创新,在攻坚破难上锐意进取,在教学质量上深耕细作,在队伍建设上久久为功,全力答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高邮答卷,进一步擦亮‘秦邮优教’区域名片。”徐晓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