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的“暑期工”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善意的“暑期工”

■疏泽民

18岁那年,我在省城一所中专读书。暑假到了,没有回家的路费,我和另外4个同样家境贫寒的同学留下来,一起报名参加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赚取下学期的学费。

领班的是何老师,他一家三口都住在校园里,为人和蔼。说是护校值班,其实根本没给我们安排具体任务,只要待在校园里、不随便往外跑就行。因此,我们留校的主要任务只有一项——打暑期工。

放假前,何老师联系教务处帮我们找了份绘制教学挂图的兼职。接到任务后,大家都很兴奋,虽然有一定挑战性,但我们学过制图,完成起来不算太难。具体流程是:以教科书插图为原图,每人挑选二十幅,按比例放大后,用彩色颜料将原图标注并绘制在新买的挂图纸上。其中,难度最高的一幅是大型联合收割机结构图,因结构复杂、零部件繁多,我便主动承担了下来。

从何老师处领了颜料、排笔和绘图纸后,我开始练习。头回用排笔,总有些手生,画出的线条要么粗细不匀,要么弯弯曲曲像蛇游,要么颜色斑驳,完全达不到挂图的要求。我干脆找来一堆旧报纸,又买了一瓶墨汁兑水调和,专门练画线条。画粗直线相对简单,把排笔竖直握持,紧贴直尺边缘,均匀发力,一口气拉到底。画稍细的直线时,将排笔与直尺保持一个固定倾斜角,慢慢延伸向前。最难的还是曲线,既不能偏斜也不能抖动,全凭腕力控制。连着练了好几天,胳膊肘、肩胛骨、手腕都酸得发麻,吃饭端碗时手止不住地打颤。

练得差不多了,我便用图钉把挂图四角按在绘图板上,开始勾画。那时候没有比例尺,我们便先丈量书本插图与待绘挂图的尺寸,用铅笔标出主要零件的大概位置,再用铅笔按比例轻轻勾出轮廓线条,完成整体构图后,最后用排笔着色描绘。那些机械结构图、零件装配图都极为复杂,单是标注的零件就有二三十个。我弓着身子趴在图板上,不敢有半分怠慢,生怕一笔出错便前功尽弃——浪费图纸不说,这钱还报不了销。要知道每张图纸3角钱,那可是我一天的伙食费。

那年的夏天尤为炎热,寝室里连电风扇都没有,更别提空调了。热了,就抓一本书当扇子,或者拧条湿毛巾擦擦汗。快开学了,我还有两幅图没画完,只得晚上加班。白炽灯下,蚊虫嗡嗡盘旋,我一边挥手驱赶蚊虫,一边作画,不一会,身上被叮出几个大包,痒得钻心,用手去抓时,手上、脸上、胳膊上沾染了五颜六色的颜料,照照镜子,活脱脱一只花脸猫。

暑假结束,结算打工收入,那张最复杂的联合收割机挂图,校方多付了我1元报酬。领着第一次打工挣来的钱,我又激动又欢喜。我将护校值班的钱缴了学费,而绘图挣来的21元则藏在箱底。直到年底听闻外婆病逝、家人四处筹钱的消息,才将它全部汇给250公里外的乡下老家。

四十多年后校友聚会,我才得知当年寒暑假,学校门卫原本就是二十四小时值守,并不需要安排学生参与护校值班。学校每年打着“护校值班”的名义留人,实则是为了让寒门学子能安心勤工俭学,免费在食堂用餐;至于教学挂图,从新华书店订购不仅比我们自己绘制得更便宜,还更加精美。听到这些往事,聚会的校友们都沉默了,许久没人说话。